虽然从 1984 年讲起,但剧集没有诸多年代剧那样刻意的打光和滤镜,而是更注重真实质感,一打开剧集就是仿佛现在进行时的现场,观众观剧,就像走入好兄弟茶餐厅的食客,叫一份菠萝油一份奶茶,坐下来静静看主角们的命运起伏。
虽然,这是一部献礼剧,但编剧陈宝华是高手,她明白真正的情怀主题不是加几句抒情台词就可以做到的,需要大量凝练又准确的细节去营造集体记忆的氛围,才能让一路一起经历过来那些岁月的国人沉浸进去。
比如剧中呈现 1984 年的关键内容,怎么呈现的呢?
说的是谭耀文为了救黄觉的儿子,也就是未来周柏豪的角色手受伤,去医院想起来接老婆已经晚了,好在樊奕敏去帮她把老婆接回来了,一家人终于团聚。
就在这时,电视新闻播放了中英联合声明签订的消息,一店的人一起仰头看电视。
整个段落既生动自然生活化,也把该拍的都拍了,是很高明的呈现。
所以虽然是献礼,但故事主题是随着茶餐厅的香气飘进观众心里的,观众最直接感受到的剧情,还是故事里的人情世故。
先说世故。
第一集有一段很妙的剧情是一群茶餐厅的伙计偷听老板娘电话,以为自己可能面临失业危机,加上谢君豪角色的岳父想要断他后路来挖人,伙计们顺势提前找好下家、等待合适的时机向老板提出辞呈。
谭耀文其实把一切都看在眼里,但继续照常做夜宵给大家吃,结果伙计们当场说要走。
他把一切都解释清楚之后,只是淡淡一句," 你们可以试着提出要求,看我能不能满足?"
伙计们沉默,他第一反应是把大家剩下的半个月工钱结掉,说现在上楼拿钱。最后伙计们在不舍中各散东西。
这段戏真是太妙了,把港人务实中注重人情,但人情抵不过开工拍得明明白白。
伙计们拒绝老板的挽留一句话就够," 老板,我们都收钱了。" 这是最港式的回答。
再说人情。
剧中黄觉饰演的角色叫劳金,喜好赌博欠下了高利贷,就连孩子上学的学费都拖欠,谭耀文的角色接到学校电话就带着钱四处找他,把钱塞进他手里让他现在去交学费。
这背后是他对赌徒习惯了然于心,上午赌档不开门,编剧是极懂人情世故的。这个钱给你,不是给你去赌的。
但黄觉的反应是大摇大摆走起,好像谭耀文求着送钱给他,接着刁根烟慢腾腾出发,不会因为拿钱嘴短,两兄弟该咋处还咋处。
还有谢君豪的角色,被岳父逼着移民,被迫卖掉自己手里茶餐厅的股份,谭耀文跑去跟郭峰饰演的岳父谈判,对方说想买回股份可以,多加 20%,谭耀文说这不是比高利贷还狠,郭峰说哪个高利贷只收你 20%。
这个场景也是很令人感概,就好像看到《创世纪》的霍景良老了,老了依然这么会跟人谈判。
看第一集观众会觉得谭耀文倒霉透了,怎么认识了这么两个兄弟,但这其实都是伏笔。
故事说的不仅亲情,说透的还有友谊。
看简介,第三集谭耀文的角色已经被一群自己经常接济面包的混混孩子捅到要害,去世了。关键时刻,原本要移民的谢君豪留了下来,和黄觉的角色一起来帮忙,当年离开的伙计也都回来了,茶餐厅得以重新开张,从当年的 " 好兄弟 " 更名 " 喜欢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