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罗永浩的粉丝看来,这无疑是幻灭的一夜。
一个理想主义者,成为了消费主义的代言人。过去大喊 " 超越小米 " 的商业领袖,开始帮小米卖货。
最难以接受的,是罗永浩不再是那个拿着锤子冲向风车,越挫越勇的 " 英雄 "。他不再云淡风轻,有一种被现实打击过后,无法应对的慌乱。
为了卖剃须刀,他剃掉保留多年的胡子,观众纷纷在留言区留言," 罗老师,别这样。"
这句话来自罗永浩自编、自导、自演的微电影《幸福 59 厘米之小马》——罗永浩自扇巴掌,旁边一个人阻拦他:" 罗老师别这样。"
如今这台词再现直播间,有人心疼,更多人暗讽罗永浩打脸,剃掉的不只是胡子,还有 " 理想主义 "。
罗永浩在电影里打脸
网友们延伸出各种指代意义,罗永浩倒是没想太多," 没什么好感慨的,过些天胡子就长出来了。" 一周后推销另一款剃须刀时,他又剃掉了新长出来的胡子。
粉丝的失望,与媒体的狂欢形成对比。
前期宣发声势浩大,流量会带来关注,也会被放大错误。没人在乎他是不是第一次直播,只看到他与名气不符的带货能力,过去审判偶像艺人的说辞,落在罗永浩身上—— " 只有流量,成不了李佳琦 "。
一周后,罗永浩直播第二场,无论是与观众互动、上货节奏,还是对产品的认识,都有了大幅提升,直播间的人气却迎来 " 跳水 "。
第二场直播的累计观看人数 1142.7 万,订单量 37 万,销售额 3442.7 万,分别比上一场下滑 76.2%、59.4%、69.5%。
直播间累计观看人数从 4 月的 7893.7 万人,到 5 月的 3339.8 万人、6 月的 1491.5 万人,罗永浩的直播事业显露出疲态。
2020 年 4 月 1 日之前,直播电商已经剑指万亿规模。李佳琦、辛巴等人占地为王,攻城队伍浩浩荡荡,幸者留存,多数人折戟沙场。罗永浩高调入场,不知多少人等着看他笑话。
为了学习直播,罗永浩观摩了数十场头部主播的直播。作为一个理想主义者,他向来藐视权威,不模仿成功者,也不屑于用煽动性的销售话术,更像一名奢侈品的专柜导购,冷静优雅。
一次次的尝试与失败过后,罗永浩如愿找到自己的风格。
与过去手机创业一样,罗永浩严格把控细节,不断测试视觉效果,决定将货品内容占据屏幕 1/4 的位置。
第一场直播,罗永浩手上拿着的还是当年和王自如辩论的 KT 板,产品要点列在上面,一块一块地轮换。时代革新,技术却止步不前,那时他就像一个固执的、被时代抛弃的老人。
后来,手举白板,被优化成以 " 画中画 " 的形式显示在手机屏幕,再接着,一个高 5 米,宽 8 米的 LED 大屏幕出现在罗永浩身后,占据了整整一面墙。
罗永浩直播间技术迭代
罗永浩还有一个特色,每一场直播都要提前彩排。
彩排要比直播花费更长时间,直播结束也要开复盘会,细节精确到副播的发型和着装,以及什么样的镜头距离和角度可以更好地展现女主播的笑容,同时又顾及到中年男主播的样貌不自信。
直播效果有了很大优化,依旧无法阻止数据下滑。
媒体开始冷嘲热讽," 罗永浩带货不行 "" 罗永浩刺破带货泡沫 "。不过,此时罗永浩和背后的 " 交个朋友 " 团队并不焦虑,因为他们找到了问题的关键——只有优化供应链,才能突破业绩瓶颈。
呈现给观众的,只是整个直播产业的一小个模块。
镜头后,交个朋友探索出一条全新的发展道路:李钧创立供应链公司 " 杭州尽微 ",为交个朋友的货物供应保驾护航。同时签约明星主播,弱化主 IP" 罗永浩 ",加强账号人设属性。
作为 MCN 机构," 交个朋友 " 签约了戚薇、李诞、宁静等明星主播,以及扶持一大批中腰部主播。
这是双赢的局面。
毕竟罗永浩志不在电商,迟早会离开,有效地避免了 " 李子柒 "、" 浪胃仙 " 的遭遇,而 " 交个朋友 " 的目标是布局垂类直播间,不依赖某个人的精力,才能将所有账号做到 7x24 小时直播,效率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