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种趋势下,《梦华录》选择以北宋为时代背景,前几集情节主线改编自元杂剧《赵盼儿风月救风尘》。这就令一贯浮夸潦草的古偶爱情叙事,有了相对真实的依托。而在布景上,不管是钱塘的江南水乡景致,还是东京的繁华闹市灯火通明,都不是远景里的空架子,而是跟随镜头将其中的结构空间和细节装饰铺陈在观众眼前。此外,北宋的茶饮文化、乐籍制等都有所触及。就拿第一集来说,赵盼儿茶铺里卖的点心梨条、桃圈、蜜煎雕花,在描绘北宋生活风貌的《东京梦华录》“饮食果子”一节中就有记载。可以说,正是深厚的历史文化,丰满了古偶理想化的爱情叙事,让观众更能入戏。
剧中有这样两个有关金钱的细节值得一提。赵盼儿为搭救被虐待的姐妹宋引章,先是向逃亡中的顾千帆借钱设局。对方无奈掏出证明身份的金牌坦承,连日来自己是靠切上面的边角当碎金救急度日的。其后,赵盼儿以十贯钱为诱饵,制造与周舍的偶遇。只见周舍从客栈三步一踉跄搬出一个大箱子,弹幕有观众问:十贯钱这么多?立时有人在弹幕解答:一贯钱是一千文铜钱,十贯得有这么大箱!这两处情节一定程度上遵循了历史常识,又颇有喜感的戏剧化处理,令观众入戏同时不禁莞尔。
当然,对比不少历史正剧来说,《梦华录》对历史的态度尚难用“严谨”来形容。尤其是对于《救风尘》原著的改编,主要体现在了对于戏剧情节的借用,尚不能将其思想内涵尽数体现在主要围绕爱情做文章的流行剧集之中。不过,对于面向大众尤其是青少年群体的古偶品类,《梦华录》由虚转实,尝试寻求丰厚的历史文化滋养的创作理念,已经是迈出令人欣慰的一步。而这一步,与其说是创新,不如说是回归。毕竟,在“古偶剧”这个名词诞生之前,多少优质的古装爱情剧无不取材于明清传奇、民俗传说,像《天外飞仙》《爱情宝典》这样的作品,至今让观众念念不忘。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不管《梦华录》8.8的评分是否虚高,其所代表的大众呼声,已经能够为后续创作带来风向标的意义了。
(文/黄启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