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的她,在远离地球 340 多公里的太空,给身在地球的 6000 万中小学生展开了一堂" 太空授课 "。
短短的 40 分钟,她给同学们展示了弹簧测质量、单摆运动、陀螺运动等各种小实验。
这些在平时的学习中相对平常的实验因为在太空这种失重的环境下变得无比新奇,有趣。
这一次授课也让孩子们真切感受到宇宙和太空的奥秘,并在心中埋下了做宇航员的希望。
八年之后,当王亚平再次登上太空,成为首位进驻中国空间站的女性时,
当年听她的授课的孩子已经长大,甚至有些已经如愿以偿地成为了她的同事。
被称为 " 航天员女教头 " 的黄伟芬,是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
三十多年来,她站在宇航员背后默默耕耘,为他们制作航天员的训练培养方案。
自苏联发射第一个载人航天飞船以来,共发生过 22 起宇航员失事事件。
为了保证宇航员们的安全,她给宇航员们制定的日常训练模式堪称魔鬼训练,但宇航员们对此毫无怨言。
为了保证宇航员的安全,每次训练之前,她都会身体力行地提前体验一次。
例如有一项航天员逃生训练,需要他们从将近 17 楼的高度滑下去。
这个高度,大家难免心里有些发怵。
但是黄伟芬十分镇定地表示这并没有什么好怕的,然后以标准动作给其他人做示范,滑了下去。
其他的航天员受她的鼓舞,也有了训练的勇气。
她在三十多年间,八次将航天员送上太空。
曾经有记者问她:
" 大众只知道人前光鲜亮丽的宇航员,却对你这样一位航天员的训练员一无所知,你会不会觉得很亏?"
她迅速回答道 " 不亏 ",却又逐渐红了眼眶。
她的默默付出,普通人可能真的一无所知,但是,那些在她的陪伴下成长起来的宇航员不会忘记。
2003 年 10 月 16 日,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搭乘的神舟五号飞船落地后,第一件事就是把他在天上看到的、感觉到的,告诉负责选拔和培训的黄伟芬:
" 感谢您,黄主任,您的训练是管用的。"
除了航天领域,其他行业也逐渐冒出了许多优秀女性的影子。
比如金牌大妈潘惠珠,从小因为广东习俗,不能扒龙舟。
她长大了之后,出于对龙舟的喜爱,一路从农村扒龙舟,
走到代表广东省参加全运会甚至是 2018 年雅加达亚运会,并拿到了金牌。
比如上海公安局特警总队,国家级反恐突击队的女特警贺际平。
因为近日在脱口秀舞台讲述了自己的经历而受到许多关注。
她 12 岁开始接触摔跤和柔道运动,后来拿了全国摔跤比赛的冠军。
为了当特警,一个月之内学会了游泳,而且是可以随时跳进黄浦江的那种。
有人质疑她:
" 你是女特警?""1 米 8 的人你打得过吗?"
然后在比划了两下之后迅速放弃,说 " 算了算了 "。
也有人很好奇:
女特警到底有什么不一样?
她的回答是:
我们的身份都是特警,不需要特意强调性别。
这些从事传统意义上男性更占优势、人数更多行业的女性,往往要经历与男性一样,甚至是更为严苛的体能和职业训练。
除此之外,还要时刻面临着别人的质疑和不信任。
女性在体力上或许是有一定的劣势,
但是这不代表女性就一定是柔弱的。
相反,女性也可以英勇、可以果断、可以冷静、可以在遇到困难时不退缩不放弃。
甚至有时候因为受挫太多,反而更能激发出女性心中的斗志,实现绝地反击。
在体育运动中也能窥见:
比如上半年的中国女足在亚洲杯比赛时上半场落后,下半场绝地反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