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被列入老古董的 BB 机(传呼机),是 80 年代最潮的通讯工具,可以用来联络,也可以用来传情达意。
声音冷漠的接线员,会机械性地转达机主的肉麻情话:" 你老公说,他一生一世都爱你。"
劳力士,香港人喊作 " 金捞 ",不是用来看时间的,是用来象征身份和表达情义的。香港电影里,大哥外出避风头前一定会把 " 金捞 " 交给自己好兄弟,作为信物。
在《狮子山下的故事》里,金捞是叉烧师傅劳金唯一值钱的东西,在打算行船避债前,他特别将 " 金捞 " 交给儿子,让他带去给好兄弟高山做结婚的人情。
再精致的布景和道景,只能辅助观众沉浸式看剧,真正让大家认识 70、80 年代香港的,还得是大时代下的小人物。
回归前的香港,是怎样的?
在迷人的霓虹灯之下,是不安定的人心。
1984 年,中央签订联合声明,确定 97 之后香港主权回归中国。一时之间,香港地有人欢喜有人迷茫。
郭锋饰演的甄建华,代表的是 60 年代从内地到香港发展的一代人,他们肯捱肯搏,从低做起,最终白手起家,不仅在香港有了立足之地,也创造了香港最初的繁荣。
剧中甄建华提到自己是 " 游水 " 到香港的,一直到 80 年代,都有内地人选择这种九死一生的方式到香港发展,像香港的 " 牛仔裤大王 " 杨钊、TVB 老演员卢海鹏都是 60 年代赤膊游泳去香港的。
由于经历过战乱和饥荒,且离开内地太久,他们往往对 80 年代的内地已无太多了解,并不知道 97 后的香港会是何种情景。
80 年代的内地,改革开放刚开始,人们生活仍处于一个朴素的状态,胡杏儿饰演的广东佛山梁欢,初来香港的时候也遭遇了各种的不被理解,毒舌的甄建华早期也对她诸多挖苦。
高学历来港人才,最初也难以找到用武之地。
《狮子山下的故事》里,聂远饰演的谢飞,出生于北京文化家庭,是中国航天业的优秀研究人才,年少时在音乐学院认识了钢琴系学生夏蕾,两位有才华有志向的青年在 70 年代初来到香港发展,但在这陌生地方,初期两人都不能发挥所长,只能在街边卖雷沙汤圆维生。
其实当时的本地居民生活也似有相同,作为殖民地原居民,他们亦常被殖民者排挤。
谢君豪饰演的罗一同,原本是半岛酒店最出色的西餐大厨,却被餐厅里的西方厨师瞧不起,说他 " 不配做西餐 "。
在殖民政府管治下的香港,每个人都有一种漂泊和不安定感,所以会特别拼命挣钱,为自己和家人争取最大的利益和保障。
在接受西方文化的同时,他们又保留了中国人的特质:刻苦耐劳、逆境自强、富有人情味。
谭耀文饰演的茶餐厅老板李高山,每天起早摸黑打点茶餐厅,还会记得每晚打烊后,把卖不完的面包分给附近有困难的街坊,让无父无母的孤儿不至沦为街童。
茶餐厅的工仔,亦是有情有义,不会为了赚钱出卖老板,哪怕是嘴上刻薄的甄建华,也会在自报家门的时候带上 " 潮州饶平甄建华 ",在面对孤儿寡母的时候,仍然会心存善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