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可以注意一个细节,毛主席握手用的是双手,可蒋介石是单手。
也就是说,这场交锋中,蒋介石占了上风。可果真如此吗?
不远千里带着诚意去往重庆的毛主席,虽然收敛了霸气和锋芒,可伟人的气势却丝毫不减。
两个片段连起来看,就会发现唐国强的毛主席,此刻才是真正的胜利者。
另一个例子,是在《长津湖》中。
彼时新中国已经成立,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开始频繁轰炸我丹东地区,在会议上,毛主席听到美军已经集结准备越过三八线,并开始了全面干涉朝鲜半岛战争。
这时候,他一脸不满,甚至有些愤怒。
他一只手拿着烟,然后浅浅地问道:" 过了三八线,过不过鸭绿江啊?"
一边问,一边用眼神环视着周围的人,这眼神里带着一股威严。
烟雾缭绕中,气氛严肃到了极点,就连观众,也能暗暗感觉到毛主席的怒气,以及决心。
对于以长津湖战役为主的电影《长津湖》来说,决定打不打的过程,是大家都知道的史实。
可唐国强饰演的毛主席这几句话,却深刻点出了这场战争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配以毛主席霸气的质问,恰恰表现出了毛主席高瞻远瞩的战略家眼光,以及全面通透的战略才华。
这也让这个段落,成了整部影片的点睛之笔,同时也能看出,唐国强对表演毛主席认识的深刻。
古月饰演的毛泽东,可能是全中国最深入人心,最形神兼备,也最有观众缘的。
从影 27 年,出演过 84 部影视作品中的毛泽东形象,在老一辈观众的心里,古月几乎等同于银幕上的毛主席。
1978 年,为了纪念逝去的伟人,中央决定拍一系列红色影视剧,那时候挑选演员的第一原则就是 " 像 "。
而古月的长相与毛主席是十分贴近的,至此,古月便走上了特型演员的道路。
最早给古月做造型的八一厂化妆师颜碧君曾告诉媒体,即便长相酷似,为了演好毛主席,古月也做出了巨大牺牲。
为了展现出毛主席的发型,她在古月的额前画了一条线,并让古月没事儿的时候,就把这条线前面的头发全部拔掉。
古月不仅照做,还养成了习惯,没事儿就会看着镜子用镊子把头发。
另外,因为那时候的古月有一颗牙比较龅,导致面部与毛主席有出入,为了克服这个外形缺陷,古月也直接去拔了牙。
可 " 像 " 并不能解决表演的问题,要在银幕上出演毛主席,古月要做的工作可太多了。
为了演好毛主席,古月开始尽可能贴近毛主席的生活,他翻阅了大量史料,采访了很多当时在毛主席身边工作过的人。
吃饭、走路、抽烟、吃茶、挥手 …… 古月从每一个动作开始练起,要求自己不放过任何一个毛主席生活里的细节。
他的房间里贴满了毛主席各个时期的画像和照片,用以仔细揣摩毛主席的生活习惯。
举个例子,电影《重庆谈判》里,曾有一个毛主席下飞机脱帽挥手的镜头,这个镜头古月自己练习了一百多遍。
这些工作让古月扮演的毛主席形神兼备,对他成为最有观众缘的特型扮演者铺平了道路。
除此之外,古月对毛主席的表演也游刃有余,他注重对真实历史的细腻还原,让观众体会毛主席生命中那些平凡、感动和伟大的时刻。
《开国大典》中的挥手和致敬,几可乱真,虽然只有几张泛黄的剧照,但依旧能感受到 1949 年新中国成立时我们伟人的气度和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