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固有印象里,东北人大多性格外向,自来熟、擅长社交。节目中的他们,也的确是如此表现。可以说整个节目的氛围,都是靠他们几个人在托着。
我们很羡慕可以和陌生人侃侃而谈的外向型人,很喜欢看他们侃天侃地侃大山。
可另一方面,内向型的人、不善言辞的人就该被歧视吗?
有人喜欢社交,也有人更爱独处。
有人倾向与队友并肩作战,也有人偏好一个人单打独斗。
有人享受在众人面前一展歌喉,也会有人更愿在深夜无人时默默低吟。
······
人间精彩,正是因为有形形色色的人。
可《五十公里桃花坞 2》却似乎不容许后者的存在,节目伊始定调就是 " 美好的群居生活 "。
群居生活就一定美好吗?三两人的小团体尚且明争暗斗,15 人的大集体就必须亲如家人?那得是什么神仙集体?
尤其节目最后,宋丹丹让大家一起攒个篝火晚会,每个人都要出来表演才艺。
如果说整个节目,像是公司强行将众人组织在一起的 " 团建 ",那么宋丹丹所提议的晚会,无疑便是一场公司 " 年会 "。
年纪大地位高的长辈提出了要求,年轻的后辈就算心里不情不愿,又真的好意思说出口吗?
社交的目的其实是沟通,但代际之间观念的差异以及圈内地位的不同,无疑会让沟通变得很困难。
宋丹丹肯定是好意,但她的提议听在年轻人耳朵里,就变成了尴尬的来源。
说实话,这样的表演晚会甚至不如公司年会,年会好歹还能抽个奖,可在节目里,你什么也得不到。
宋丹丹让所有人出节目的样子,像极了小孩被家长拉出来在亲戚面前表演。
外向的小孩一脸镇定,内向的小孩恨不得钻到缝里。
原本只是性格不同,可后者却生生被大人否定、斥骂,定义为 " 没出息 "。《五十公里桃花坞 2》给人的感觉就是如此荒唐。
宋妍霏的不适:
陈瑜的窘迫:
吴牧野的无措:
王传君的反抗:
······
有的人天生就不喜社交,有错吗?
节目组甚至将 " 独处 " 视作是一种惩罚,贡献度最低的人将被 " 放逐 " 去岛上过一晚的独居生活。
第一期节目播出后,宋丹丹成为众矢之的,观众认为她倚老卖老,逼着大家办晚会、出节目,并支持王传君,认为他怼地很对、很爽。
看得出来,大家对于这种社交捆绑都出奇厌恶。
可视角扩大,整个《五十公里桃花午 2》不就是一个 " 宋丹丹 " 吗?
强迫 15 个人在一起过美好的群居生活,不 " 合群 " 的就被放逐,惩罚是 " 独处一晚 ",这般魔幻我实在哭笑不得。
回过头再来看节目组将社恐人的尴尬剪辑出来呈现到屏幕上,并以此作为噱头,以供观众娱乐,如此下作行为,实在太不体面。
最后回到开始的问题,这综艺究竟在播些什么,或者说看点是什么?
是社恐人的尴尬瞬间?还是 15 个人从陌生到一家亲的和平与爱?
用 21 天的时间,企图扭转他们二三十年的经历形成的性格,这大概是《五十公里桃花坞 2 》唯一戳中我的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