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剧那么长,随便一个演员都有三五百场戏,动作戏有一百场或者七八十场,你就会发觉做剧的这些人,他们也不在意动作的东西,他们认为动作只是这个戏的一部分,不会花时间去雕刻动作场面。
所以我为什么没有在电视剧领域中能够展露出来一些自己的能力,是因为它时长太长了,而不像电影或者网络电影,它也是一个 90 分钟要讲的故事,大家会花重点去雕刻这其中的两三场动作戏。
叫我 " 网大一哥 ",无所谓
我应该是在 2016 年开始拍网大。那会儿在电视剧比如说一些古偶剧里,也会给我找一个这样的角色。
但又觉得跟他们什么都是格格不入,你的打戏人家也不在意,人家觉得你没来我们也那么拍,替身打完了之后,你过来拍几个脸就完了。我说我想自己打、自己设计,但人家就说,没有这么多时间。
我觉得电视剧始终不能特别好地展示自己,后来开始有网络电影,有人开始想做动作类型的网络电影,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好的平台,就这样一直拍下来了。
网络电影的类型是很重要的,要把类型做得极致化才可以,动作刚好是其中之一。我在动作土壤里就会舒适一点,大家也觉得,要拍一个警匪动作、武侠动作戏,需要一个像谢苗这样动作好的人。
叫我 " 网大一哥 ",无所谓,我觉得也挺好。网络电影给了我平台,展示一些动作上的、文戏上的一些机会,我觉得挺好。虽然大家觉得网络电影整体质量都不太好,但是我觉得这个过程是要这样去做的。
我以前拍戏就是尝试东西多,试试看看哪个能让观众觉得还不错。辛弃疾我也演过,少林寺我也拍过。摸到现在发觉,李红旗、成瞎子是观众喜爱的,就把这条路一点一点收窄,就沿着确定的这条路慢慢往前走就好了。
今天能在《目中无人》里演 " 成瞎子 ",离不开之前这些网络电影的积累,虽然很多人觉得不好,但这也都是积累的一部分,并不是说我不去做那些,就能达到现在这样的成效。这个事没有验证过,我觉得应该也不成立。
谁不希望再去电影院那样的大银幕?但是我不会特别急功近利的去做那种事。多几个类似于成瞎子、李红旗这样的角色,自然而然会有更大的平台去展示我的能力,这些东西是水到渠成的。而不是说,我就要去那儿,我就什么都不干了。
小时候经历过,现在从不觉得拍戏苦
那会儿拍戏觉得太好玩了,看什么都是没见过。
《赤子威龙》、《赌神》、《小飞侠》,这三部是我去香港拍的,当时我在国内拍《新少林五祖》的时候 9 岁不到,只练了一年多的武术,那个时候的武术没有那么好。剧组会找一些比我年龄大,又没有长得特别高,练武术时间长的一些小孩可以替我一下。
但是我一到了香港之后,这个事就没有了,因为香港练武术的孩子很少,所以他们就希望都得要你自己去完成。
那个时候我不会翻跟头,他们就用威亚穿上,从你裆里兜一圈,然后一蹬,整个人就一下转过去了,就那段时间在香港拍动作戏给我留下印象还挺深刻的。因为我不会的东西多,但又要完成,所以那会儿挺苦的。
我小时候拍戏,我感觉香港那边对动作戏的要求非常高,因为他们当时就是动作片最黄金的时代,就要靠动作来拼。
我们现在拍飞起来的戏,吊威亚都用爬山绳,绳子是软的。我小时候拍戏,因为没有特效能够擦线,所以当时就用钢丝绳,就是自行车闸线,为了让穿帮的几率小,在尽可能的情况下用最细的线,用笔刷黑,然后再放烟,就这么拍。所以那个时候是出过很多危险的,用最细的绳,断的几率非常高,那个时候的动作团队是真的拼。
我到今天为止都不觉得拍戏苦,所以我特别不喜欢别人问我说这么辛苦,我说这有什么辛苦的,哪行不辛苦?所以我对吃苦这个事一点都不觉得,因为小时候我就经历过这些东西,现在拍戏对我来讲没有什么苦的。
我觉得网络电影算是给传承过来了,现在各种题材其实都是以前香港电影曾经拍过的,我们现在只有在网络电影当中,还能看到纯粹的动作片。不管它制作得好与不好,但是它会出现少林寺、黄飞鸿这样的题材。院线就没有了对吧?包括惊悚、玄幻的,这些东西都是以前香港电影做过的,现在是网络电影来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