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正是这份乡情,使得这首歌能超越时代背景,直到今天,还能引起大多数人,尤其是背井离乡之人的共鸣。
所以,说乔羽的作品影响几代人,没有丝毫的夸大和拔高。
老、少、男、女,谁的记忆里没有几首乔羽的歌呢?
用才华横溢形容乔羽,很贴切。
小时候的他,天资聪颖,父亲又严格教育,4 岁时便能背诵上百首唐诗宋词。
19 岁那年,他把自己的名字从乔庆宝改为乔羽。
不无意气地说:中国古代的关羽、项羽都不错,还有写《茶经》的陆羽。现在又有个乔羽。
青年乔羽
敢给自己起这么个名,不只是少年意气。
那会儿解放区搞土改,他一口气写下 12 万字报告,就被刊载在报纸上,获得不少称赞,还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最开始,他也不是想当词作家,而是剧作家。
毕竟,剧作上天分也很高:
仅凭自己母亲讲过的故事,就写出了剧本《门闩、门鼻、笤帚》,后来被北京儿艺改为《果园姐妹》演出,还获得宋庆龄亲颁的全国儿童文学奖。
然而,后来阴差阳错,就成了词、剧皆能。
乔羽不仅能写,而且写得也快。
当年,他为新中国首部儿童片《祖国的花朵》的主题曲写歌词,靠一次游公园就写出来了。
那时候,他和后来的妻子佟琦,两人相约一起去北海公园划船。
划船时,乔羽突然看见迎面的船上坐满了孩子,孩子们嬉笑热闹的场景,一下子激发了他的灵感。
一句歌词随即在脑海中成型: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
而对于乔羽来说,一旦有了第一句,就等于拥有了全篇。
很快,一首《让我们荡起双桨》就出来了。
电影《祖国的花朵》剧照
再紧急的情况下,他也能写出好作品。
1984 年春晚,当时的总导演黄一鹤突然觉得缺少一首与整台晚会相衬的歌曲,便急忙找到了乔羽,开口就要歌词。
事发突然,连具体内容都没有交代,再加上时间紧急,难度确实不小。
但乔羽,愣是在一个多小时之内,就写完了这首歌。
这首急就的歌,便是《难忘今宵》。
图源 I 知乎 @李谷一
而且,乔羽的词,少说大话,重情重感受。
如果细读他的词句,就会发现他的句子总是直白而简朴。
《爱我中华》: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人说山西好风光》:杏花村里开杏花,儿女正当好年华,男儿不怕千般苦,女儿能绣万种花。
虽然字词质朴,但气韵不俗。
我很喜欢他为 87 版《聊斋》做的片头曲《说聊斋》。
你也说聊斋,我也说聊斋
喜怒哀乐一起那个都到那心头来
鬼也不是那鬼,怪也不是那怪
牛鬼蛇神它倒比真人君子更可爱
……
笑中也有泪,乐中也有哀
几分庄严,几分诙谐
几分玩笑,几分那个感慨
此中滋味,谁能解得开
谁能解得开
没有特别的修饰,也没有刻意的雕琢,却依然透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醇厚的滋味。
都说文如其人。
能写出这样平实但有意蕴的歌词,和他的个性不无相关。
大家眼中的乔羽是童年记忆,是词坛大师;
艺术创作中乔羽则才华横溢;
而在生活中,他其实是个很随性、甚至有几分孩子气的人。
乔羽很爱喝酒。
上《艺术人生》,聊到一半,看节目组给他安排上酒了,一心就只惦记这个。
打开了之后,还不忘招呼现场观众一起喝。
没有任何架子,也不掩饰喜恶,很有意思。
说话也有趣。
问他为什么喜欢喝酒,他说这人生,有酒的味道——
刚烈起来极其刚烈
柔和起来极其柔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