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指间,2021即将结束,这一年,你的泪水更多,还是笑声更多?
如果这一年过得有些苦涩,那么,不久后一年一度的春晚,能让我们开怀笑一场吗?
今年年初时,《金牌喜剧班》开播了,看完后,难免怀念从前。
从前那些曾让人捧腹大笑的人,去哪儿了呢?还会回来吗?
陈佩斯那句:"我要告诉观众,你有笑的权利"。
赵本山:"春晚小品它的最大主题是快乐。"
小沈阳:"小品我放弃了,小品现在都是喜头悲尾,我不喜欢,我喜欢逗大家笑……"
本文转载自"影探"
ID:ttyingtan
作者:甜茶
年初,《金牌喜剧班》开播,陈佩斯、郭德纲、英达坐阵,全国各地喜剧演员赴赛。
结果没营销,没热度,眼看着国产喜剧的又一次自救没了水花。
观众评价:
评委点评比选手表演有看头。
不谈其它喜剧门类,只谈小品。
两期看下来,竟无半点余味。学员表演,或费劲太大,或逻辑不通,再加个煽情的结尾,看得人着实头大。
挺奇怪,反倒是以前的小品人都跑了。
拍电影的拍电影,搞话剧的搞话剧。
小沈阳甚至跑去参加《我就是演员3》,被问到缘由,他说:"小品我放弃了,小品现在都是喜头悲尾,我不喜欢,我喜欢逗大家笑。"
表情无奈,话里心酸。
纳闷了,以前打开电视,明明最爱看小品重播,十遍百遍不厌。
可今日怎衰落到如此地步?不妨试着从头去找找答案。
1984年春晚后台。
陈佩斯和朱时茂临上场前,筹备组的人问:"人家有相声、杂技、魔术,你们这个该叫什么?"两人一合计:"就叫‘小品’吧。"
追本溯源,小品被确定为独立表演形式是在这届春晚。
但,早在1983年首届春晚就有类似表演。
表演者还是位泰斗级人物——严顺开。
中国唯一一位获得"卓别林手杖奖"的演员,81版《阿Q正传》中阿Q的扮演者。
那届春晚有观众点播,不少人点严顺开。
盛情难却,他便走上台来了段一分多钟的《阿Q的独白》,中间掺杂着阿Q式国骂"妈妈的,骗你是你儿子",还有那句经典的"吴妈,我想跟你睡觉"。
大俗即大雅。
除了这段,严顺开另表演了哑剧小品《弹钢琴》。
无实物表演,夸张中有度,细节里藏包袱,中途还把自己给弹哭了。
这生动劲儿,后来只在陈佩斯身上闪现过。
严顺开再登春晚已是十年以后,这期间,稳坐小品头把交椅的是陈朱二人。
说来也怪,俩人的《吃面条》年年看,但次次看都能让人笑得跟二傻子一样。
审节目的时候,就有人担心让观众笑得这么厉害行不行,又嫌这节目俗,没有价值导向。
以至于大年三十晚上,俩人还在等通知"上还是不上"。
陈佩斯想撂挑子走人,被朱时茂劝住:"再等等,不急这一刻"。
最后导演黄一鹤拍了板:"没有领导点头,也没有领导摇头,因此我决定让你俩上,但出了错自己担着。"
今日再看《吃面条》的编排,仍可称作范本。
一条线:拍吃面条戏;两个点:演员贪嘴,导演愚拙;几个弯:一碗面,两碗面,三碗面......
陈佩斯放得开,朱时茂收得住。
所谓"出道即巅峰",大抵如此。
次年的《拍电影》是《吃面条》的延续,但把视频翻出来,估计很多人挺懵,现场怎么黑灯瞎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