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秀敏、范伟、宋丹丹离开后,赵本山只能拉着徒弟去守"小品王"之位,可守这位子谈何容易?
春晚彩排压力大。
晚上8点开始,凌晨1点结束,导演组审查,领导提意见,到两三点,再修改讨论,天可能都亮了。
两个多月的准备时间,一个节目少说排上百遍,临到跟前节目被毙也常有发生。
2009年,小品《送蛋糕》因为强烈的性暗示成分被毙,此时离春晚只剩12天。
赵本山和编剧在剩下的天数里排出了《不差钱》,一举把小沈阳和丫蛋送上了全民皆知的位置。
算是险中求胜。
同年,小沈阳成了"谋男郎",主演张艺谋的《三枪拍案惊奇》。
他肯定想不到12年后的某一天会说"我已经放弃小品了",去综艺竞演证明自己还有演技。
命运难料。
倒是范伟真成了戏骨,凭借一部《不成问题的问题》拿下金马奖最佳男主角。
《不成问题的问题》
陈佩斯则一心扑在话剧事业上,带着群草根演员四处走。苦到没有排练场,得自己打扫卫生,清理厕所。
2011年,赵本山表演完《同桌的你》,再没上过春晚,至今正好10年。
一个时代的终结。
2005年,高秀敏突发心脏病离世,年仅46岁。
葬礼上,赵本山大哭,范伟红了眼,何庆魁悲痛不已。赵本山对何庆魁说:"以后咱不写了,我养你老。"
伤情最是晚凉天,憔悴斯人不堪怜。
这几年,一代小品人和解的和解,释然的释然。
陈佩斯重返央视录制《金牌喜剧班》,范伟客串赵本山的《刘老根3》。
徒留观众在回忆里打转。
回看春晚,以前风头都在小品,力压相声一头,这些年又调了个儿,风往相声吹。
相声成了春晚讨论度最高的语言类节目,专业小品演员数量锐减,换上大量流量。更让人看清,小品是一个门槛极低,却难够到及格线的艺术。
郭德纲有句话不无道理:全靠同行衬托。
不禁心有戚戚焉。
《主角与配角》弹幕刷满屏
想起赵丽蓉逝世前,病痛加化疗,头发落光,体重速跌。
她嘱咐儿子谢绝所有探望"你可千万,你要给我藏起来"。她就想着让大家只记得那个健康活泼的赵丽蓉。
追悼会时,上万群众自发组织前来送行。手拿鲜花照片,上面写着"深切缅怀 一代名流",下面是赵丽蓉灿烂的笑脸。
如她所愿,只记笑脸。
大家形容赵丽蓉的离世:从此天堂有了笑声。
你看,那时的明星是全国人民的明星,现在的明星只是粉丝的明星。
这几天翻找资料,才知道原来演《不差钱》时,赵本山发了高烧,所以总是咳嗽;演《主角和配角》时,朱时茂把手枪的背带扯开了,他直接用蛮力把它戳进了铁栓里;下午审查节目,赵丽蓉上午就先把妆扮上了,不躺不睡觉,就这么挺着。
敬业与才情,对演小品来说,缺一不可。
赵本山曾翻来覆去的强调:"春晚小品它的最大主题是快乐。"
而非故意赚取观众眼泪,强行升华主题,武断出圆满却潦草的结局。
快乐太简单了。
简单到要小品人拼尽全力,才能帮观众达到那一刻的轻松。简单到要用欢乐去消解苦难,以此痛饮生活的满杯。
小品是什么,小品是昨日之苦与明日之苦中间的安身之所。
而小品的初衷,是陈佩斯那句:"我要告诉观众,你有笑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