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爱说教的大家长 " 妈妈 " 生动地立在观众面前,与她的自我形象浑然一体,形成了综艺 " 家族 " 里最需要的 " 长辈 " 角色。
综艺 " 生活化 ",需要 " 宋丹丹 "
宋丹丹在综艺里屹立不倒的 " 大家长 " 人设,几乎是内娱真人秀从未放弃过的,甚至这种需求会越来越强。
在文娱内容日益圈层化的今天,宋丹丹这样国民度的演员,能够增加观众对节目嘉宾的认知——对大众来说,如果一档综艺的所有嘉宾都不认识,那么无论题材是什么内容,吸引力显然都会减弱。
商业范畴也同样如此,此前也有不少从业者告诉毒眸,大咖艺人能够收获品牌方的认可,因为品牌方会倾向于用大咖艺人来奠定节目的基调。(《又是 " 李诞大张伟 ",综艺正在遭遇 " 用工荒 "?》)
同时,宋丹丹代表的老一辈视角,更容易和其他嘉宾碰撞出代际差异的火花,他们甚至不用提前做好同台嘉宾的基础背调,初见时的尴尬、后来的师生情等等,都容易打造综艺的热搜宣传词条。
韩红在《爆裂舞台》对女团成员们几乎一个也不认识,认错陆柯燃和 Yamy,还记错陈卓璇的老板,都被完整地保留在了播出版片段中,成为节目效果和热搜素材。
随着观众的注意力被多档节目甚至短视频内容分流,如何让综艺被更多人看见成为了至关重要的命题:综艺太需要热搜了。而在当下社交平台上最通用的话题密码,就是和生活息息相关的现实话题。
观众需要与综艺话题共情,而生活话题是最能够引发大众讨论的关键。《奇葩说》要加入生活辩题,《脱口秀大会》周奇墨的夺冠变相证明了生活小事的重要性。黄晓明在《中餐厅》凭借 " 明学语录 " 走红时,毒眸也曾经写过,观众对黄晓明的愤怒,很大程度上源于从他节目中的表现联想到了职场上自以为是的合作伙伴,他们通过对黄晓明的批评,宣泄平时积累的愤懑。
与电影、电视剧不同的是,综艺(尤其是网络综艺)的主要受众仍然以年轻人为主,尤其是愿意在娱乐社区等舆论阵地对节目发表看法的,更大多是年轻一代。根据《2021 年微博娱乐白皮书》数据,2020 年微博综艺的年龄分布画像中,占比最多的是 95 后(36.0%),90 后、95 后和 00 后共占 84.3%。
而这类年轻受众最能感同身受的现实话题,或许就是职场与情感。宋丹丹在节目里的定位,既像是小组作业里的团队领导,又像是传统的东亚妈妈,无论从哪个角度切入,都能踩中当代年轻人常年难以宣之于口的痛点和阴影。
生活化是综艺的潮流,而宋丹丹多年来家长里短的影视形象,也能够让节目的气质完美 " 落地 ",自如地融入大众生活话题的讨论中,成为争议的那个突破的切口。
宋丹丹不排斥上综艺,综艺似乎也需要宋丹丹:一个国民级演员在综艺中扮演自己,不论是为了 " 合家欢 " 还是 " 热搜话题 ",都是赚的。
宋丹丹每次录综艺,都会有机会就表示 " 节目太难录 "," 导演太为难人 ",这是属于上一代人的逢场作戏,它名为抱怨,实为对敬业的褒奖,意在奉承,本质上也相当真诚。这是属于宋丹丹的体面,也是老一代演员的体面。
《桃花坞》第一季,宋丹丹抱怨着这是她 " 参与录制的最后一档综艺 "," 以后就随时等着退休 "。在这之后,宋丹丹录制了《萌探 2》和《桃花坞 2》。宋丹丹在 2020 年从人艺退休,但从综艺里退休的时候,似乎还没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