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时见到人,随时开启唠嗑模式。
唠完以后,他也像背景画面里那些真的生活在这个村子里的人一样,拉了把塑料凳,坐在榕树下乘凉。
这边许老师对村口大爷的身份适应得十分良好,有吃有喝有风吹。想聊天就聊天,想独处就独处。
而镜头转向蘑菇屋。
七个人好像给节目组省镜头钱一样全都挤在厨房里,有人努力找活干,有人找不到活干略显局促,有人围观,有人巡视。
确实很难说,到底是哪边在录《向往的生活》。
许知远对蘑菇屋的逃离,是超出常驻嘉宾控制、是节目的惯性和套路无法覆盖的行为。
但是,又为什么要在一个提倡自在生活的节目里,去规定好嘉宾的 to do list 和行动范围?
只能在固定 list 里打卡,在熟悉的小院里喝茶(划掉,喝金主牌牛奶),再努力的艺人也很难发挥出精彩的综艺效果。
许知远第一次脱离大部队去帮大姐挑海草、却很快又被喊回去时,就对 MC 们的管理模式略有微词。
" 他们就有点像对幼儿园的小朋友们 ",翻译一下,就是我又不是幼儿园小朋友,怎么连行动都不自由?
回到蘑菇屋,看到人多得连厨房入口都被挤满,许老师站在一边挠头。
如果不考虑语言的艺术,我猜他想说的话可能跟观众也差不多:有必要吗?
第二天大家一起去海滩上捡垃圾,许知远走着走着,又不知不觉跟人群拉开了距离。
固定嘉宾们总是认为,越走越远是跟节目的脱节。
可是要知道,故事并不是只有在蘑菇屋里才会发生。
甚至想要新鲜的、神奇的故事,就得离开蘑菇屋才会发生。
就像许知远,明明和大家走在一片海滩上,却只有他偶遇到了蓝天救援队。聊了一会儿,对方甚至允许他上船一起去巡逻。
可惜,又一次被一声呼唤,打断了蠢蠢欲动的出海的心。
他虽然人在向同伴们靠近,心却跟着救援艇一起越开越远。
趿拉着大板拖鞋、拖着三十斤的垃圾袋,也走得一步三回头。
幼儿园何老师终于把许同学找回来归队,表示该同学真的是难管,非要做班上那个特立独行的小朋友,没有集体意识。
节目组的需求和嘉宾的需求严重错位,说实话,我稍微看出了一种表面和平但其实相看两厌的尴尬。
于是午休过后,驻守在主屋的 MC 们发现日常找不到许知远,索性派出了刚到的嘉宾杨迪去和他一起拍那条树屋支线。
许知远对前一天晚上的村口老榕树念念不忘,拉着杨迪就要再去。
杨迪听闻后,表现出了一个敬业综艺人的惶恐:来这不是得干活吗?我还没干活,就要出去玩了?
拗不过他,两人还是出了门。
只不过,比起许知远拉凳子、买水果的轻松悠闲,杨迪则是一边剥橘子一边叮嘱着:坐会儿回去干活。
终于回去干活之后,杨迪开玩笑说会不会最后播出时把干活这段剪了,只保留出来玩那段。
比起许知远的豁达、无所谓,杨迪则显得有些自嘲和无奈。
作为一个深谙综艺规则的艺人,他的担忧完全是有理有据的。
前几季,李诞、陈赫懒人开会,啥也不干;岳云鹏一来就补觉,睡到其他嘉宾到了还没起。
哪怕是这些本身都自带喜剧 buff 的艺人,都免不了被网友痛批为 " 综艺混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