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这些剧聚焦讨论各种女性议题,但其中的人物塑造却一再落入落后的性别观念窠臼之中。此前播出的《我们的婚姻》将“男强女弱”“男主外女主内”简单置换为“女强男弱”“女主外男主内”,《加油!妈妈》中为了显出幼升小的竞争激烈,就将爸爸形象故意“消失”,采用“宫斗”模式描写妈妈们的勾心斗角。这不仅无法促进全社会关于女性问题的重新认知,反而在不断强化落后的性别教条。当代女性的困境解决并不是将女性简单变成男性,也不是将男女性别优势进行简单的调换,这些操作恰恰是重新掉入了传统的二元对立性别模式。女性要在历史形成的男性主导文化中与男性既斗争又合作,女性解放也不可能由女性独自完成。这个过程是复杂的,女性形象和男性形象也必然是复杂的。只有能够真实反映女性处境的典型形象更多出现,才会慢慢提升都市家庭情节剧对当代女性处境的观察深度和反思力度。
赢回观众,需重新安置情感
家庭情节剧一直是以处理情感为中心的类型。早期家庭情节剧确实采取过火的情感表达惯例,所以才会有哭片、苦情戏等类型名称。但现代家庭情节剧的发展中,那种歇斯底里的情感表达方式逐渐被淘汰。尤其是通过东方含蓄风格的加入,发展出一种不温不火,将矛盾内敛化的新型情感表达方式,不仅洞穿社会矛盾的力度丝毫不减,反而能够将更复杂丰富的思想和情感呈现出来,也为现代家庭情节剧增添了在痛苦、绝望之外更多趋向于宽容、和美与救赎的情感内容。如《地久天长》《驾驶我的车》等家庭情节剧佳片,采取的都是内敛而含蕴的情感处理方式。其中的情感内容虽然复杂丰富,但最终的归旨则是以救赎与和解努力发掘人性之善和家庭之美。尤其是目前这个飞速发展,变化剧烈的时代,温情和善意已经成为普通观众的情感刚需。今年热映的《人世间》就是因为其温暖和美的情感处理方式赢得了观众的喜爱。
但放眼最近几年的多数都市家庭情节剧,其情感表达却是走向相反的方向,过于张扬矛盾、冲突,甚至失去了应有的情感分寸。如《亲爱的小孩》在后半段的情感表达就越来越失控,为了救孩子反而显出了所有人的褊狭和自私,最后只能通过机械降神的方式带出一个捐献者,才勉强解决了矛盾,营造大团圆结局。但因为前面的矛盾冲突过于激烈,让大团圆结局反而显得十分虚假。观众也不可能为一个不可信的情感而共情。这成为这部剧最后高开低走的最重要原因。
而《加油!妈妈》虽然整体口碑不如人意,吴越饰演的苏青一角却成为其中的灵光闪现。苏青在丈夫出轨后本来毅然选择离婚,但面对痛苦抑郁的大儿子,她最终向背叛的婚姻妥协,换取更多陪伴孩子的时间和精力。那是一个妈妈的无奈,更是一份对孩子深深的爱。宁可自己痛苦也不愿让孩子痛苦,所以才会有纠结、痛苦和选择牺牲。这种复杂的情感不仅仅是某种观念的产物,也是蕴含在人性深处的真实。
或许我们可以说,社会无论如何变迁,家庭矛盾无论多么复杂,但最终承担拯救性力量和让观众感动的一定是爱。这可能才是家庭情节剧永恒魅力之所在。
(作者桂琳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文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