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人相处时,她会不由自主沉浸到对方言语行为所营造的氛围中。
具体表现为,眼睛专注盯着对方。
最出圈的是,不看镜头,目不转睛盯着刘心悠。
刘心悠的魅力当然大,可实际上,她是一碗水端平,说话时盯着别人看,是她不由自主的习惯。
和张钧甯访谈,盯。
和王菊说话,盯。
和颜卓灵访谈,也盯。
还都是无比专注地盯,这是她的习惯。
发现没,与他人相处时,她时常出现这种沉浸式行为。
这种沉浸,不是如阿雅知心姐姐一样,你我沟通谈心交心。
而是易被触动、进入某种情绪,并沉浸其中的感性带入。
无关两人交心互动,而是她本人单方面地与对方共情。
一旦进入其中,她便会产生相应心理或肢体情绪,常见的是,流泪。
与团队里其他姐姐聚在一起听赵梦弹吉他,她听着听着开始流眼泪。
讲话到动情处也流泪。
不知道的人以为她在夸张表现,认为没必要。
谈到薛凯琪的爱哭,王菊曾直言,初看到薛凯琪哭,心里在想这人怎么这么夸张。
实际上,并不是。
流泪与她大开大合表情、动作一样,都是她情绪流露的方式之一。
不是故意煽情,而是容易进入情绪无法控制泪腺。
简单来说,她极易被散发情绪的那一方感染,并给予反应。
可,人与人相处怎么可能只有单方面的投入和感动。
散发情绪的那一方自然少不了给予回应。
这样一来,薛凯琪"姬"名在外,也不奇怪了。
薛凯琪在港娱,曾有"香港最后一个少女"之称。
这当然有港媒夸大,但也可以看出大众对她的印象和定位——
甜美,青春,软萌。
然而,浸淫娱乐圈多年,薛凯琪当然不止有细腻甜软的一面。
Fiona的另一面是,硬。
最出圈的,是在颁奖典礼上说江一燕"不要脸"。
颁奖现场,余文乐、薛凯琪一同颁最佳女配角奖,颁奖前一番暖场对话。
薛凯琪问:你觉得一个好的女配角应该具备什么特质?
余文乐答:低调。
薛凯琪接:那江一燕在《四大名捕》不就很好吗?在戏里看不到她的脸,这样算好吗?
余文乐面露尴尬,将话题引至颁奖,台本打开,名单露出,念到一半,转手递给薛凯琪。
薛凯琪接过,看着名单,顺嘴来一句,"原来真的,不要脸就好了",一并念出江一燕名字。
整个过程称得上"明"流涌动,是观众最乐见的明星互撕场面。
据说,是因为江一燕抢了薛凯琪、又或者她朋友的角色,薛凯琪气不过便来了这一出。
多年后,薛凯琪在《花花万物》上澄清,普通话不好,本意是夸她"不露脸","不是不要脸"。
真相到底如何,众说纷纭,不在其中的人不清楚事实原委,不好评说。
薛凯琪自此落下一个"敢说"的名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