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中出现美军使用的狙击枪有两种。先说第一种M1903A4,这是在M1903斯普林菲尔德步枪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斯普林菲尔德在国内也有人翻译为春田,所以这款步枪也被称为M1903春田式步枪。
某种程度上说,M1903是在毛瑟1898式步枪的基础上研发的。为此,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还要毛瑟支付了一笔专利费。因此,两者的相似度极高。抗战时期,美国曾经提供给国军的M1903就被前线的士兵称为“花旗中正”。
二战时期,随着M1加兰德的列装,M1903逐渐从一线部队退出,一部分就转行做起了狙击步枪的活。笔者对于这款狙击枪的第一印象来自斯皮尔伯格的经典电影《拯救大兵瑞恩》。
美军使用的第二款狙击枪就是M1D狙击步枪。这款狙击步枪是在著名的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的基础改进出来的。M1在中国的俗称是大八粒,名称来自于它八发的容弹量。它的性能在当时绝对算不上最好,至少苏联人的托卡列夫SVT和德国的G43在性能方面绝对不亚于加兰德,但是产量这方面加兰德则优势明显。
二战中,广泛装备M1半自动步枪的美军在欧亚各大战场上压得德军、日军一度抬不起头。这款的缺点也很诡异,它只能以8发桥夹的形式装填,子弹打完后桥夹会自动弹出,发出一声脆响……这让M1不能中途填弹,而那声脆响更是向对手宣告自己的枪这时候已经没有子弹了。不过总体而言,这款步枪的优点多于缺点,是一款优秀的武器。
因为M1在美军的广泛装备,在此基础上研制一款狙击步枪被提上日程。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的研制方式在外行人看来很简单,就是在基本型上加装瞄准镜就可以了。不过由于M1加兰德采用顶端漏夹装填弹药的方式,因此瞄准镜座被安装在机匣顶部的左侧。M1加兰德在改装了机匣以后,装上了2.5倍的M73,M81或M82瞄准镜,就成了一款狙击步枪。
为了让狙击手不至于因为射击时的火焰而暴露位置,研发人员通过刺刀卡笋加装了一个类似于捷克造的喇叭形消焰器。
按照美军原本的计划,1944年6月开始用M1C半自动狙击步枪逐步取代春田M1903A4狙击步枪。但是由于M1C的改装过程比较繁琐,产量一直有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推出另一款简化版:M1D狙击步枪。
与M1C相比,M1D仅仅增加了一个枪管衬套,瞄准镜座便安装在这个枪管衬套左侧,省去了改造M1加兰德的机匣的步骤。M1D的改进让它的量产速度快了不少。
但M1C/D始终没有完全取代M1903A4的地位。一个原因是他们出现的太晚了,严重定型是二战已经进入扫尾阶段了!不论是德军还是日军都已经穷途末路了,展现实力的机会越来越好。另一个原因是射程和精度问题问题。
M1C和M1D只是加装了瞄准镜,而没有对步枪本身的结构进行改动,沿用的也是标准的普通弹。结果就是加兰德狙击步枪的射程和精度并没有什么改变,在400至600码(一码约0.91米)射程内的命中率很高,超过600码的射击精度就要看狙击手的人品和运气了。
除了两款狙击枪,美军狙击小组使用的支援武器比起志愿军就气派多了。不是射程和弹药量都有限的冲锋枪,而是M1919A4中型机枪。这款机枪是著名的M1917勃朗宁机枪的改进升级款,与中国军队的三十节式机枪师出同门。影片中,约翰就是用M1919A4引爆了一颗炮弹,造成了小徐和绿娃子的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