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虞白
编辑丨痞爷
2005年,《亮剑》热播后创出收视率奇迹。
随后各地电视台相继重播,成为战争题材剧中一个难以超载的里程碑。
可就在《亮剑》大火时,出演其中赵政委的何政军给在成都老家的父亲打电话,问老父亲自己演得怎么样。
老父亲此时已经看了三四遍了。
给了个三字评价“还可以”。
《亮剑》播出这年,何政军已经43岁了,从绘图员到国家一级演员,一路走来,也塑造了很多广为人知的荧屏形象。
可他为何以在自己参演的作品大火后,还如此小心翼翼地问老父亲的意见呢?
1,严厉军父,磨砺坚毅品性
1962年,何政军出生在四川成都的一个军人家庭。
何政军父亲何绍宽,曾是元帅身边的三名卫士之一。
在战争时期,从大西南到陕北、山西,爬雪山、过草地、煮皮带、剥树皮,何绍宽跟着部队打过狙击,守过防卫,做过先锋,冲过突围……
我们后人在影视中、故事中、回忆录中看到或听到过的抗日战争中的所有苦难,何父都经历过,生死归来,依然是铮铮铁骨一个的抗战英雄。
新中国成立后,何父服从安排,留在石家庄。
后因支援三线建设,又举家迁回了成都。
何父戎马一生,对于孩子的教育也是带着浓厚的军队文化气息,严格到几近苛责。
在别人家孩子还在父母怀里撒娇的年龄,何政军已经凡事自己解决了。
衣服脏了自己洗,衣服破了或扣子丢了自己缝,屋子要收拾得干净整齐,被子要叠得方方正正。
有时母亲看了不忍心,想要搭把手,还会被父亲严厉制止。
除了生活自理之外,何父跟孩子们讲得最多的,就是战场上的故事、打仗的故事。
每次讲完,都是一顿精神大餐,总会让孩子们对部队有种深深的向往。
何政军也不例外。
在那个军人就是最神圣职业的年代,何政军的两个哥哥都如愿参了军。
而他作为家中最小的孩子,父亲却舍不得了,不想让小儿子去经历他年轻时的苦难。
1979年,何政军高中毕业。
何父给儿子安排到成都轻工业局工作,成为一员绘图员。
每天的工作就是描摹复制工程图,稳稳的铁饭碗。
何政军一干就是三年,认认真真,兢兢业业。
后来,中央戏剧学院招生,邻居家一个孩子拉着他一起去报考。
当时对演戏就没概念的何政军,在已经是播音员二哥的辅导下,顺利考进了中央戏剧学院。
82级的表演班,何政军与倪大红、张光北等人同班同宿,班上同学后来大都成了老戏骨。
当时班里同学有的出生文艺世家,有的来自文工团。
而何政军进学院后,对于表演来说,完全是一张白纸。
何政军一切从零开始,专业课从理论到表演实践,一切都太难了,常常是班里垫底的,学起来很是吃力。
在最困难的时候,何政军也曾想过退学放弃。
可想起父亲严肃的样子,就被吓回去了。
父亲叮嘱过,不管在哪里,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应该用军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何政军很清楚,如果真的退学了,在父亲眼里,他就是一个没有完成任务的逃兵。
于是咬咬牙,坚持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