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后来虔诚祭拜,深沉默念给予逝者尊重。
从人设上来看,莫三妹也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好人,他打过架、坐过牢、满嘴脏话,没个正形。
可他也绝对不是一个坏人,他会在小文无家可归的时候,毫不犹豫地决定收养她。
别人求他帮忙,他就会拼尽全力去做,哪怕那个人是曾经给他带了绿帽子的前女友。
他更像是一个游走在中间的人物,略带一丝江湖义气,但在大是大非面前也不会有丝毫的犹疑。
这种类型的角色一旦诠释过度,就会显得不伦不类,但朱一龙他做到了,用了很多细节性的动作和情绪表达出了角色的另一面。
影片中有一个细节,三哥上门进行殡葬服务,被丧属冤枉偷了逝者的金戒指。
他二话不说,直接把衣服脱下,仅剩一条底裤让丧属检查。
这样 " 坦诚 " 甚至可以说是略带一丝挑衅的态度,吓跑了丧属,也侧面说明他是那种不在意别人看法的人。
可是这样的人,在面对前女友的现任用钱侮辱自己的时候,能潇洒地、毫不犹豫地将钱扔回了那个男人脸上。
在这个过程中,三哥都没有看他一眼,而是静静地望着那个自己曾深爱过的女人。
眼神中有愤怒、不解,有无奈、绝望,这里一句台词都没有,可从他的眼神变化里我们似乎又看到了千言万语。
如果将表演的难度看做是一栋正在建设的大楼,那塑造这么一个成长型矛盾体的人物就一定是在这栋大楼的最高层。
在这个难度之上,再搭建阁楼的话,那可能就是和小孩一起演戏。
比起精雕细琢的演技,小朋友们更擅长直观的情感表达。
这就要求成年演员必须精准地拿捏好一个度,还需要引导和捕捉到小演员的最佳情绪。
角色突破大本就不好演,对手戏是小演员更是难上加难。
电影里他和小演员的好几场对手戏都让我印象深刻。
一场是追车戏:
当小文的母亲出现,想要回小文的时候,那种内心的纠结与痛苦。
他不知道不顾小文的意愿,将她送回去究竟是对是错,他担心这一别就再也无法相见,他担心小文会从此忘了他。
他用最凶狠的语气,说着最温柔的话。
他又是笨拙的,他没有在父亲那里,学来如何去爱人,他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不舍。
只能在大雨磅礴的夜晚,不停地追着那辆载着小文远去的出租车,直到再也没有力气向前。
这一刻一个深沉的父亲形象跃然于银幕之上,让观众不自觉地随着三哥的情绪悲伤、落泪。
还有一场是小文从妈妈那里偷偷跑回来,三哥把害怕和担忧用质问和责骂的方式输出。
可是当他听到小文说自己的爸爸是莫三妹,自己不会丢的时候,一瞬间哭到下巴颤抖的生理反应太真实了。
而他得知小文一个人跑了那么远的路来找自己后,他的状态则慢慢由担忧、心疼,转变为自责、感动。
短短几秒的镜头,朱一龙通过细腻的表演演出了完全不同的四种情绪,将人物心境的变化毫无保留地传达了出来。
他担忧,一个刚刚上幼儿园的小女孩,他视为己出的宝贝女儿会发生什么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