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知远:
那不正好。
众人在刚搭好的天幕底下聊天。
聊着聊着,许知远被远处的海吸引,又甩开众人独自去海边坐着喝饮料。
还没宁静一会。
大家看他过去,也纷纷走到海边,还和谐地合了一张影。
只是和谐时刻没维持多久,大家玩开,许知远也拿着杯子跑远了。
干活也不一起。
日常找不到人,也就是在吃饭的时候才出现,被何炅戏称在录 " 另一个节目 "。
当众人在厨房忙碌,许知远也没进去帮忙,一手撑墙,一面思考。
说出来本季《向往》第一个出圈金句:
我老想逃离这种家庭的感觉
它提供温暖
但这温暖代价非常大
此刻,熟悉的许知远似乎回来了。
观众胃口也被这看似深刻的喟叹吊起来了。
远哥。
这温暖的代价,到底是啥?
02
要解答这个问题,可以换个问法:
为什么别人没有意识到这种 " 代价 "?
不妨看看许知远和众人的区别。
比如干活这件事。
上节目要干活,几乎是约定俗成。
比如作为综艺 " 老油条 " 的杨迪,一来就问有没活干。
得到 " 去看一下许老师 " 的任务时,杨迪手机都没带,以为就是去叫一下他——这哪算 " 活 " 嘛。
你能从语言里感受到杨迪没活干的不安。
结果?
杨迪碰到许知远,彻底被 " 拐 " 跑了。
还是那个村口。
许知远熟门熟路把塑料椅子摆上,买饮料、和老板攀谈,临走还非常随意地没称重就直接买了两个橘子。
活像老板家亲戚。
直到俩人看到村口那幅大大的道德 " 红黑榜 "。
道德黑榜之一:
" 游手好闲,常年不参与劳动。"
哈哈哈。
俩人瞬间急了。
杨迪:我们就是稍微休息一下,等会就回去干活。
许知远开玩笑地呛他:不用假惺惺。
又拿出一堆歪理来:
杨迪:
退!退!退!
经过许知远一顿 " 开解 "。
杨迪更焦虑了。
直接求干活三连——
焦虑从哪来?
首先,节目开始工作人员就说了。
不干活,虽然理论上没事,但事实上 …… 要被骂呀。
李诞、陈赫、岳云鹏 …… 都是前车之鉴。
其次。
杨迪作为 " 老油条 ",不仅熟稔舆论规律,更深知综艺制作的雷点。
嘉宾在综艺里是被动的。
如果把他游手好闲的素材凑到一起,而真正的干活时刻却被 " 一剪没 ",咋办?
为避免这种状况,只能尽量多点劳动的镜头,少些在外游荡的素材。
和杨迪的焦虑形成鲜明对比的。
是过于淡定的许知远:
看到没——
人家跟他谈 " 工作 ",他跟人家聊 " 人生 "。
当然没有谁对谁错。
综艺是杨迪的根基,而许知远只是这里的过客。
别看两人似乎完全不是一类人。
但后来发现俩人玩得最和谐。
因为他们都带着一种职业习惯: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