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如果你是一个对德云社只有泛泛了解的路人,应该不难感觉到一种矛盾感。
为什么一个理应和传统、艺术挨边的团体,如今挂在热搜上怎么都是一些贵圈同款八卦?
而事实是,其实德云社和贵圈早就是草龟掉进功德池的状态——
打眼一看压根就没有分别。
社内一些头牌演员,如今有着不输一线爱豆的人气。
影视、综艺、真人秀,也成了这群相声演员的主要业务。
再看更具体的例证,粉丝——
打榜。
充钱。
控评。
乃至建立一个企业制的粉圈。
那么,且让我先大胆揣测一下,为何德云社的 " 德 " 字彻底走丢——
被惯坏了。
由内娱各色塌房事件中不难总结出规律,在言行不端的明星背后,往往是一个无底线纵容的粉圈。
大走流量路线的传统艺人尝到粉丝经济的甜头,于是更用力地营销。
而在他们编织出的偶像神话里,原本花钱就是老爷的 " 听众 ",也被逐渐异化为把追星当奶孩子的 " 迷妹 "。
再然后呢?
恶性循环。
偶像的营销让粉丝日趋张牙舞爪,粉丝的纵容让偶像渐渐迷了心窍。
万年不会变的铁律是,只要被无底线宠着兜着,人就是会走偏的。
那么,从把地震、慰安妇当包袱的嘴上失德。
到私闯民宅、猥亵妇女的违法犯罪。
一切似乎都顺理成章了。
话说到这,我想说的是,德云社的频频暴雷其实并不值得意外。
从走入流量这个巨型迷宫时,这就是一条很难绕开的暗巷。
真正值得打一个问号,也让我最有探讨欲望的是——
他们为什么让自己变成今天这个样子呢?
虽然各类粉圈行径常让人迷惑。
例如德云女孩曾震撼贵圈的咯噔文学——
但粉圈的纵容,却不能视作偶像犯浑的根本理由。
何况,这都已经是法制咖了。
垃圾自己身上的烂和臭,能去怪谁不讲卫生呢?
再说了,德云社的粉圈化,从来也不是被动腐化,而根本就是主动为之。
有许多迹象可以表明。
比如,老郭这些年开始明确提 " 包装 "" 捧 " 的方向——
能演出了,能做主持了,能演戏接电影了。
还真是一条龙服务啊。
制造爆款后,也会难掩一丝窃喜。
又比如,连他本人都大方承认的,德云社就是在牺牲艺术性换商业化。
代价是 " 淘汰一批欣赏水平太高的观众 "。
某种程度上,德云社的商业化道路有其成功之处。
其实想想也是,贵圈还有比偶像工业更值得抄作业的商业模式吗?
不需要任何作品,只靠营销就能割韭菜,压根就是一本万利的买卖。
且,至少德云社靠这新瓶装旧酒的把戏,强行给相声续了一波命。
要没有那些钱垫底
我们这相声说不到今天
其实任何东西沾了粉圈,只要搞得还像样,压根不用担心其收益。
在声名和利润上的运作,德云社无疑是成功的。
看看这现场,不说还以为是明星开演唱会。
可,为了满坑满谷的灯牌,他们牺牲掉的仅仅是 " 艺术工作者 " 的那点姿态吗?
我其实无意唱衰传统艺术的求新求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