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嫁接对象如果是在国内本身根基都不稳当的偶像工业,这操作其实很值得再三思索。
更直接点甩上我的观点——
" 德云社 " 和 " 粉圈化 " 本身是存在错位的。
在偶像选秀大火的前几年里,我曾写过很多内娱爱豆工业的 " 唱衰文 "。
总结起来,我认为内娱爱豆实力、作品、艺德普遍全拉胯的原因在于,国内还没发展偶像产业的合适土壤。
在韩娱,大部分爱豆深知实力、素质、道德就是他们干这份职业的门槛。
在一个成熟的体系里,他们心里自然有一条约束言行的线,这而也是韩娱爱豆产业稳定发展的根本所在。
相较而言,眼下内娱只产生了训导粉丝的商业体系,却未形成规范偶像的素质标准。
内娱粉丝永远在乖乖地对着实力黑洞扔钱,还动辄要搞出各种烂下体、铁窗泪的大新闻。
那,如果一个本身已经烂得穿孔的模式,再被跨界套到其他领域呢?
我们可以联系近几年来,同样靠 " 饭圈化 " 成功登堂入室的另一批人来谈——
哈圈。
自 2017 年的某现象级节目后,大批哈人开始了陆续走红的花路,不少人是一下从地下蹿到了半空。
今年《中国说唱巅峰对决》的预告评论区,也已成了控评的天下。
而与德云社类似的是什么呢。
以 " 没好人 " 为荣。
从哈圈初代流量 PG One 的光速覆灭开始,哈圈似乎就是奔着没有最烂,只有更烂的塌房指标去的。
睡粉、吸毒、劈腿、打人、辱女 ……
但凡沾点人类道德,似乎都算哈得不彻底。
哪怕是已经 " 弃哈从爱豆 " 的,也必定扒得出些黑历史。
网友这样评价——
# 从今以后只信 cctv 厂牌的曾毅 #
本质上,除了凤凰传奇,玩说唱的男的大概没有一个能信得过。
哈圈的问题和德云社非常类似。
在饭圈里,被喜爱是一件代价太小的事。
而无需或很少付出就换来吹捧,久而久之便容易催生出为所欲为。
尤其对于许多文化水平堪忧的贵圈九漏鱼,遵守艺德反倒是自寻烦恼了。
但德云社与哈圈又有质上的不同。
嘻哈文化本身出自市井和社会底层,粗野和反叛是刻在他们文化骨子里的。
换句话说,哈圈和饭圈的最大错位,在于后者要求人像产品一样完美,而前者生来就不懂守规则。
尝到被纵容的甜头,自然也只会更加放纵。
德云社则不一样。
相声虽然同样出自市井,但历经百年,早已镀上了传统文化、艺术瑰宝的金漆。
而中国文化最深层的传统,其实也就是守规矩。
在家都得用尊称对话的老郭家,更是从里到外都染着儒家习气的。
而恪守师徒制,把许多近乎封建余孽的东西奉为圭臬的德云社,更称得上规矩森严。
问题就来了。
既有传统艺术传承者的包袱,又有一大堆森严的条款,为什么德云社还是在应援吹捧里着了道呢?
这其实就到了第二层错位。
即," 泥古 " 和 " 求新 " 间产生的张力。
郭德纲一直被视作 " 通透 " 圈的一员。
进入这个圈有一个核心的标准,就是要反对站着赚钱,嘲笑站着赚钱,并且身体力行地不站着赚钱。
放弃做深度喜剧的李诞,尽职当内娱小丑的大张伟,把相声当买卖的郭老师,都有这份 " 通透 " 在。
德云社的娱乐化是一次有前景的尝试。
可任凭郭德纲再开明,再前卫,再有时代视野,似乎也不足以拉拢传统和现代间的裂痕。
其一,崇尚师承的他做不到完全的企业化。
所以规范弟子言行的从来不是契约精神,而是师父的眼睛。
然而,当德云社发展到今天这个体量,他还看得过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