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这场霸凌并未落幕,仍有人不断的在网上恶意诋毁她,2017 年,王晶晶以诽谤罪起诉了在贴吧上发帖造谣她的人,被告被判处拘役 3 个月。
赢了官司,能补偿她那段被撕碎的人生么?
如果谁再说 " 一个巴掌拍不响 " 这样的鬼话,请立刻抽一巴掌回去,问问他响不响。
有些谣言你根本不知道到底是怎么造出来的。
我上中学时曾遭遇过一次车祸,万幸不算严重,擦伤了几处,歇了一周多就回到了校园。因为人缘还行,好几个同学还去家里看望过我。
但回到校园后,一切就变了。
不知道谁编了一个段子,说我上午还在得意洋洋地唱 " 我要飞 ",下午就被车撞飞了。这个段子像插上了翅膀,迅速传遍了整个校园。
我压根没听过这首歌,也不知道编出这个段子的人到底是什么目的,这个谣言足足困扰了我三年。直到毕业那年,有些根本不熟的男生,见到我还要故意高唱 " 我要飞 "。
我那时候内心远没有现在强大,车祸带来的痛苦不及被造谣的十分之一。
学校霸凌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几乎每年都会被搬到台面上公开讨论,可是不管讨论的有多激烈, 霸凌事件仍然层出不穷,屡禁不止,并且不分地域,不分性别。
根据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统计研究所发布的数据,在全球范围内有近三分之一的青少年都曾遭遇过校园霸凌。
很多人想当然的认为,被霸凌的孩子一定是有共性特点的:比较懦弱,性格孤僻,学习不好,长相普通,是班级里的边缘人 …… 所以才会被集体孤立,被欺负侮辱。
可事实上,霸凌并不会和孩子是否优秀挂钩,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优秀的孩子反而会因为别人的嫉妒,更容易被孤立和排挤,就像邵一卜,王晶晶。
人们总想探究为什么会有霸凌,以及如何杜绝霸凌,可到最后却发现一个令人窒息的事实,霸凌既没有理性逻辑,也无法从根本上上杜绝。
霸凌者往往会在自己的意识里建立起一套病态的等级制度,把那些与自己不同的个体全都划到对立面,然后找到一种方式凌驾于对方之上,或是肢体暴力,或是冷嘲热讽。哪怕没有招惹别人,也会遭到毫无理由的恶意,原因或许仅仅是—— " 我就是看他不爽 "。
在霸凌行为当中,其实只有极少数是带着目的的施暴者,或出于矛盾,或只为了彰显自己的地位。
更多的是乌合之众。他们参与进这场霸凌,只是为了融入 " 集体 ",怕自己变成下一个被霸凌者。
既然霸凌无法避免,我们只能正面去面对。
首先是不要让你的孩子去孤立和霸凌任何人。
我甚至觉得这一点比保护孩子不被霸凌更重要,因为做父母的,总是容易陷入 " 我的孩子又乖又可爱 " 的幻觉中,但如果天下的孩子真都 " 又乖又可爱 ",霸凌的源头又在哪?
我们总是提防别人欺负自己的孩子,如果我们的孩子就是霸凌的始作俑者呢?
我带大圣在外边玩,遇到落单的孩子,我会鼓励他去邀请这个孩子一起加入。听到他给别的小朋友起外号时,我会严厉制止他。
男孩子凑在一起爱玩 " 打架 " 的游戏,我不拦着,打可以,要讲武德,不能以大欺小,以多欺寡。
不可以仗着力气大欺负女孩子。
不要歧视任何人。
善良的种子,要从一开始就种下。
其次,帮孩子学会转念。
孩子的敏感程度越高,越容易在霸凌中受到伤害,因为他们可以捕捉到别人话里的一切恶意。
父母要做的,就是帮孩子一步步 " 脱敏 ",学会换个角度,尽量往善意里去解读别人的语言。大圣有个朋友就很会 " 转念 ",有一次他们聊一个可怕的东西,大圣说你看到肯定会吓得尿裤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