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 6 月大盘的惨淡,只不过是上半年颓势的延续,历史同期最低票房和观影人次的结局收场,是一种无奈的必然,而随着客观条件的好转,暑期档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不能被放弃的暑期档
暑期档并不是靠节假日氛围拉动消费而形成的档期,相对于其他节日消费档期,前者的天然优势是愿意为电影消费的年轻观众群体数量大、档期时间长、容量大,所以 " 奇迹 " 发生的概率也很大。
在开始有数据统计的 2014 年,档期内票房也只有 90 亿(不含服务费),2015、16 两年也均维持在 124 亿多,暑期档的票房威力真正发挥还是在 2017 年,这年夏天《战狼 2》横空出世,一举拿下 55 亿票房,占到了总票房的 33.7%,这一年暑期档创下 163.5 亿(含服务费)的新纪录,同比前一年有了 31.4% 的涨幅。
之后的两年,得益于《我不是药神》《哪吒》这样的爆款出现,档期票房继续攀升过 170 亿大关。在这之后,暑期档的概念和高期待不得不被放大。曾有多位从业者对毒眸表示,头部电影公司都会在暑期档布局重要影片以争取高的票房收益," 和春节档差不多,是兵家必争之地。"
暑期档的价值并不难理解,首先是档期足够大,容得下一部 50 亿的超级爆款,中等体量的影片也能分一杯羹;其次是战线足够长,影片有充分时间释放票房攫取能力;不止如此,这个档期并不挑片子,动作片、现实主义题材影片、动画电影、视效大片等等,类型、题材和风格不同的各种影片都有机会;而相比春节档高昂的入场费,暑期档对于中小体量影片来说宣发成本也没有那么高,搏一搏的风险是承担得起的。
因此,即使档期观影人次已经不太能涨得动了,但暑期档依然大有可为。毕竟在暑期看电影的存量人群比较固定,他们有固定的观影习惯,是暑期档的基底;而增量人群也比较固定,只要有好片子,他们就会出现。
只不过疫情之后,这个档期的威力还没有展示过。2021 年暑期档总票房比 2019 年同期的 177.78 亿减少了 100 多亿,观影人次只有 2.0 亿,比 2019 年同期减少了 3 亿多,今年暑期档第一个月的票房比去年同期的 21 亿还要少近 2 亿,暑期档的存在感格外低。
6 月大盘的低迷意味着暑期档大局已定吗?我们只能希望答案是否定的。
在 2019 年暑期档开局,《八佰》《小小的愿望》等映前高热度影片接连退档,给档期泼了一盆冷水,好莱坞大片《X 战警:黑凤凰》也没有延续前作的高口碑与热度,行业也曾对暑期档忧心忡忡,但《哪吒》横空出世,用档期票房 47 亿的强势表现让暑期档 " 起死回生 ";去年如果原定于 8 月上映的《长津湖》没有撤档,那个暑期档依然会有超级爆款——后半程发力是暑期档的常态。
所以对今年的暑期档来说,首先需要的是超级爆款的降临。回看 17-19 年的暑期档,可以发现一些规律:
2017 年的暑期档中场,《战狼 2》横扫全国各大影院,创造了 55 亿的档期票房,形成了 " 全民战狼 " 的观影浪潮,6 月 23 日上映的《变形金刚 5》也在档期内拿到了 15 亿的票房,《神偷奶爸 3》票房也超过了 10 亿;
2018 年 7 月 5 日,《我不是药神》上映,暑期档内票房 30 亿,排在后面的是 25 亿的《西虹市首富》和 16.9 亿的《侏罗纪世界 2》以及 13 亿的《一出好戏》;
2019 年有暑期档内票房 47 亿的《哪吒》,还有《烈火英雄》《蜘蛛侠:英雄远征》《扫毒 2 天地对决》《速度与激情:特别行动》4 部票房过 10 亿的影片——
一个超级爆款+多部表现不错的影片组合起来,才能形成 170 亿左右的暑期电影市场。
超级爆款不仅能推高档期票房,还能点燃观众的观影热情,其他影片也有机会吃到档期红利。暑期档的头部影片和腰部影片之间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少了爆款,大盘冷清,影片不敢定档,观众减少,档期一直低迷,如果只有中等体量的影片扎堆,制造不出来现象级,整个档期也很难有漂亮的票房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