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杨幂时常被冠以"人间清醒"的标签。
此番讨论虽有宣传"人设"之嫌,但究其根本,却也概括了她的部分性格。
无论在什么阶段,杨幂都是那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的人。
在北电念书时,她曾因出名早、时常需要请假外出拍戏而遭到孤立。为了打破尴尬的局面,她会主动为同学介绍工作机会,渐渐地,她也凭此收获了一些朋友。
2011年《宫》爆红之后,她一夜之间收获了许多"认识的人",很多许久未联系的人主动向她发来祝贺短信,她通常会礼貌回复,然后在心底默问一句:"这人谁啊,恭喜我什么呀?"
"之前不亲近的人突然就变成了‘最亲近的人’",杨幂说这是一夜爆红之后,自己遇见的"最有意思的事情"。
在为人处世上,杨幂有着一套自己的法则,她不会借钱给任何一位朋友,哪怕对方会因此误会自己。可面对朋友圈里救助流浪猫的求救,她又会慷慨转账。
杨幂在娱乐圈里有很多朋友,其中有红的,也有在大众意识里有些"小众"的人,比如唱《南山南》的民谣歌手马頔,二人的友谊就是靠电竞游戏建立的。
有一段时间,杨幂每天早上都会给马頔发一句"今天你努力了吗?",一半是玩笑,一半也是自我情绪的发泄。
杨幂《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剧照
在以"数量"博得多方关注后,杨幂开始注重"质量"。
过去几年间,她的爆款内容虽然仍旧在偶像剧中打转,但在选择电影剧本时,她倒卯着劲儿地向"内涵"方向使劲儿。
但现实是,除去《绣春刀》《我是证人》《刺杀小说家》《画皮》在及格线以上,其他由其主演的大荧幕作品,皆深陷"崩坏"的困局。
杨幂《绣春刀》剧照
文艺片《宝贝儿》开拍前,作为主演的杨幂拿出了九个月的时间学习南京方言。为了塑造角色的"愣"与"憨",她主动提出素颜出镜,连走路姿势都从头学起。
电影没有剧本,很多台词和细节都依靠演员和导演的临场配合。由于不确定的因素太多,杨幂一共补拍了3次才完成拍摄。
杨幂《宝贝儿》剧照
对于杨幂来说,《宝贝儿》是她追求作品质量的证明,但极为遗憾的是,这部她自认"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才完成的作品,最后只以口碑、票房双坍塌的结局收场。
关于电影的负面评价传开后,周迅问杨幂"你还好吗?"杨幂反问:"哪方面好?哪方面不好?我就是好好地干了一个活。"
一边努力忽视外界的恶评,一边又渴望用"质量"正名,这样的杨幂是矛盾的,同时也是无奈的。
从前"数量"带来的超高曝光率,让她身上"明星"的色彩日益多样,"演员"的身份逐渐暗淡,大众无法相信她的角色,演技从何谈起?
杨幂《宝贝儿》剧照
当然,杨幂也深知外界的讨论。
所以最近几年,她明显降低了拍戏的频率,对于电影剧本的选择也更加用心。疫情期间没有工作时,她选择在家煲汤、看国内外优秀电影,试图借此为自身充电。
同时,她也在反省过去的自己:"小时候觉得连续工作很酷,长大之后才知道那很辛苦"。
她曾经那样渴望翻过寂寂无名的山峰,可直到登顶时才发现,下山,远比上山难。
和之前一心只求"被看见"不同,现在的杨幂越来越看重"诚意"。
她开始尝试将"演员"这个原本属于自己,但在过去几年,又逐渐远离自己的身份,慢慢腾挪回原处。
她知道这个过程不会太快,但依旧抱有期待:
"希望大家能看到我是一个有机会成为好演员的人"。
只是在习惯了"明星杨幂"之后,观众对于"演员杨幂",还能有多少耐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