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几周里,剧集领域可算是腥风血雨。
杨幂的《斛珠夫人》,杨紫的《女心理师》,王一博的《风起洛阳》,赵丽颖的《谁是凶手》……
有人说不对啊,《风起洛阳》明明是黄轩一番,王一博和宋茜到底谁二番还要打个问号呢,你干嘛说是王一博的《风起洛阳》呢?
你看,这就是问题之所在。
当顶流们的影视剧播出时,大家目之所及的一切探讨,都要被顶流分去 80% 的场地。剧情、题材、导演、对手演员等也不能说不重要,但都好像变成了顶流表现与作品成绩的辅料。
2017 年时,我曾写过一篇《电影用杨幂李易峰们,是一笔划算的买卖吗》,如今时过境迁,顶流的名字有增有减,让我们把剧集领域也加入探讨范围,继续来聊聊,用顶流,到底是不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1
电影还应该用顶流吗?
2017 年时,我用《绣春刀 2》和《建军大业》的票房不理想,论证了电影用顶流做主角的利弊,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衡量标准是:
你的电影有没有自己的基本盘,你的基本盘与顶流调性匹配吗?
《建军大业》的基本盘是主旋律大片受众,当它狂揽无数流量与鲜肉加入阵容时,它就已经损伤了自己的基本盘。
同样的情况,这几年屡见不鲜,最近的例子,显然是《1921》。
《绣春刀 2》的基本盘,是吃硬武侠和路阳独特美学的那些人,杨幂的加入,不仅让人怀疑电影的品质,更会让系列第一部的观众想起被刘诗诗盲人演技支配的恐惧,最终票房恐怕也没能赚到钱。
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今年春节档的《刺杀小说家》上,以它重特效、重情节、重世界观的电影类型来看,选大幂幂做女主对扩大基本盘毫无增益,反而让很多固有受众脚步迟疑。
可是路 · 真 · 85 花爱好者 · 阳还要在自己执导的剧集《风起陇西》里用大宝贝,你好倔强哦 ……
但这四年间,出现了一个例外,易烊千玺。
轮流量,他绝对是顶流;论电影成绩,他两年里三部电影就将二番内票房累积到 87 亿这个数字;论演技,《少年的你》表现惊艳,《小红花》和《长津湖》却争议很大。
曾经很详细写过他为什么成为了顶流中的异类,简单来说,当你用一部重磅作品(兼具流行度与水准)证明了演员的身份,当大部分观众下意识把你当成一个合格的演员而不是纯粹流量时:作为演员的你不损伤电影的基本盘;作为明星的你能加持阵容的知名度;作为流量的你又有无数组织有素的粉丝作为后盾。
效应叠加的结果,大家也都看到了。
可易烊千玺目前只有一个,目前业内最抢手没有之一。
所以电影用顶流划算吗?这既取决于电影本身有没有基本盘、基本盘是否与顶流冲突,也取决于顶流能不能被视为正常的演员。
2
剧集市场的玩法
同样的问题到了剧集市场,答案却复杂很多。
剧集市场没有商业电影票房这样简单直观又不容辩驳的成败评价标准,一部剧集成功与否,与它的招商有关,与它的播放量有关,与它的热搜程度有关,更与这一切的前提——投资规模息息相关。
如果有一部剧集用了大 IP+ 顶级流量,投资规模 S+,播出前轰轰烈烈,招商顺顺畅畅,上线后恶评无数,路人吐槽 up 主团建,豆瓣 5 分往下,但天天挂在热搜上,卡段抖音飞满天,最后甭管真假,集均播放量和平台热度,都做到能维系一部 S+ 投资剧集颜面的水平。(这段描述,会让你想起很多很多剧吧?)
那么,这部剧作为一个项目,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