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 6 年,周杰伦又出了新专辑《最伟大的作品》。
新歌 MV 还是和另一个流量密码 B 站合作首发,双方还达成了版权合作,新歌老歌都有,现在杰威尔音乐的官方账号已经上传了《给我一首歌的时间》《稻香》的 4K 视频。
双流量密码的好处就是,MV 上线后也就 1 分钟,直接上了 10 个热搜,B 站评论区瞬间涌入 8 万评论,不到两个小时就有 400 多万播放,最高峰时有 25.2 万人同时观看。
用网友的话说," 我宣布,今天就是华语乐坛复活之日 "。
但这事儿其实禁不起琢磨,细思则恐。
首先这是半年来,华语乐坛除了塌房、综艺、直播之外,唯一和音乐本身有关的新闻。
上一次新闻也是周杰伦的,去年年底,QQ 音乐榜发布了歌手单日收听排行榜,第 1 名是周董,3454 万次,第 2 名不到他的三分之一,这还是在他的歌收费,第 2 名免费的情况下。
苹果的排行榜更过分,Top10 中周杰伦占了 9 首,Top50 中 42 首。
这种选择可以视为听众们的无声反抗,太久没有好音乐可以听了,索性不听新歌了。以前,周董只是华语音乐的半壁江山;现在,华语音乐凉得只剩一个周董了。
为什么会这样?有人说是因为算法,是算法让音乐人必须迎合受众审美,变土、变 low。
有关系,但这不是全部。
01 用才华对抗市场
解释这个问题,有必要先回忆下周董的崛起史。
关于周杰伦的出道,流传较广的是一个天才的版本。吴宗宪对周杰伦说,如果 10 天之内你能写出 50 首歌,而且能有 10 首我觉得好,就给你发唱片。
然后周杰伦就买了一箱泡面,闭关十天,写完交工,首张专辑《JAY》发布,于是乎,一颗新星爆诞。
世事哪有这么简单。
吴宗宪和周杰伦第一次见面,是因为周杰伦在选秀比赛中失败,周心有不甘,拿着乐谱闯进了评委吴宗宪休息间。
周杰伦请求吴宗宪看下他创作的乐谱,吴宗宪看过之后,察觉到了面前这位小伙子的才华。
吴宗宪安排了公司的另一个 " 怪胎 " 方文山和周杰伦搭档,方文山作词,周杰伦编曲。
之后吴宗宪将他俩创作的歌曲推荐给自己的朋友,把《眼泪英雄》拿给刘德华,将《双截棍》《忍者》推给张惠妹,但都被退了稿。
吴宗宪一度准备放弃这对怪胎。
直到 2000 年,吴宗宪将工作室交给了他的朋友,台湾音乐人杨峻荣。
杨峻荣觉得这个白天睡觉、晚上写歌、吃住在公司的年轻人很有意思,偶然间问了他一嘴 " 有自己的歌吗?"
杨峻荣
周杰伦翻出了《可爱女人》的 DEMO。杨峻荣听完,转头就给吴宗宪打电话:
" 哎,宗宪,这一咖你居然摆了一年多?我从来没有听过这种东西,周杰伦说都是他自己做的。我需要宣传费两千万,如果周杰伦做不起来,我就不干了。"
这时候,周杰伦成为职业词作人,已经是第三年了。
周杰伦的成功可能不是金子在哪都发光,而是无数偶然的叠加。其实在他的故事中,只有被市场冷遇这件事是合理的。
周杰伦骨子里是逆潮流的,流行音乐要传唱度,要朗朗上口,门槛要低,谁都能唱最好,但同时副歌又得洗脑。
周董是完全对着干的,比如他第一张专辑里的《完美主义》,副歌部分极任性地重复了 22 遍 " 周杰伦 " 三个字。按照正常的决策逻辑,其实老板一句话就能驳回他," 就 TM 你叫周杰伦啊?"。
周杰伦的歌词被诟病也很多。
我们现在开了上帝视角,会说他天马行空,但在当时,很多人觉得周杰伦是无病呻吟。摇滚老炮儿郑钧就说过,周的作品火得很恐怖,但没有思考,不能让人去反省生活。
主流音乐界人士像韩红,当年夸上他一句,十几年后都能拿出来当做谈资。
所以说,周杰伦的火并不合理。他就是几个人合起伙来,用眼光、野心和才华对抗整个行业的故事。
又或者说,任何开宗立派的大师,都只能打破常规。
02 " 音乐人 " 已死
我们现在常说内卷,但当时的乐坛才是真的卷,而且只卷音乐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