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每天放学后,他都会跟好朋友一起回家,县城地方小,去谁家都"顺路",傍晚时分少年少女们穿着校服成群结队地走在街上,一路嘻嘻哈哈,他们会路过小吃摊、照相馆、音像店,碰见漫画店上新,也会拐进去看看,偶尔还能淘到一些珍藏版漫画。
记忆里,那时的日子和动画里描写的一样——天空明亮湛蓝,白云飘得很慢,街道旁的大树郁郁葱葱,屋外蝉鸣不断,屋里空调凉爽,少年的夏日悠长且快乐。
毛不易童年照
王维家身边的朋友年龄都比他大一些,有一段时间,这些亲密伙伴一个接一个考到了外地上学,唯独他还留在县城里等待高考。
他住在距离火车站很近的地方,所以每当遇到好友离开家乡,他都会去车站送行。看着列车呼啸着快速驶远,他同时也目送走了自己无忧无虑的年少时光。
成长中那些不得不告别的时刻,总是来得猝不及防,这都是没办法的事情。
也是在那段时间,王维家将自己的网名改成了"毛不易"——
毛,取自他的小名"毛毛";"不易"则寓意着"不要轻易改变"。至于不要改变什么,他没细想过,或许在那个当下,他只是不想改变与小伙伴的情谊。
只是多年后,当他成为明星后,这个也许只是"一时兴起"得来的名字,才有了更深层次的含义,彼时他说:
"不想改变的,可能是真实与简单吧。"
毛不易《盛夏》
当"共和国长子"的光环逐渐在东北地区隐退,这片黑土地上的年轻人,对于家乡便多了一份复杂的情绪:
留下,是安稳,是平和,同时也是平庸和普通;
离开,是漂泊,是辛苦,但外面的世界总是更精彩的。
每一种选择都会有遗憾,对于毛不易来说,他是更渴望离开的那一群人。
毛不易三姨家有一个姐姐,大学时在哈尔滨念书。学校离老家齐齐哈尔不算远,坐高铁最快仅需要1个半小时的车程。现如今交通便利,姐姐每周都会回家一次,可即便如此,三姨仍会时常和姐姐念叨:"孩子,考得太远了,真的太远了。"
毛不易模仿三姨说话
对于长辈担心儿女的心情,毛不易理解,却无法全完认同,在他看来,大学就应该"离家越远越好",他真的很想去感受一下更远的世界。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毛不易不知道"理想"为何物。
小时候他除了"玩",没有任何兴趣爱好。
6岁时,妈妈把他送去县城唯一的艺术兴趣班学唱歌,对此他不抵触,但也谈不上多喜欢。他从来不觉得唱歌能给自己带来什么"好处",毕竟在他成长的县城里,歌手都被评价为"艺术家",是大城市里才会有的"少数人"。
而自己,只是一个小城男孩。
毛不易童年照
小学上语文课时,老师时常会让同学以《我的理想》为题目写作文。每当这个时候,他都会将科学家、医生、老师作为"梦想"写进文里,但这些职业究竟是做什么的,他从来没有认真想过。
再后来遇见有人问他以后想考哪所大学,他会脱口而出"清华和北大",但现实是,说这话时他连清华、北大是什么都不知道,"一直以为这俩是一个学校"。
毛不易是在模板中长大的孩子。虽然性格有些叛逆,但在面对一些会影响未来的问题时,他仍会以"大家都这样"为行为准则,他不喜欢搞特殊,甚至有点害怕成为与众不同的那一个。
因为喜欢动漫和日本歌曲,毛不易一度对外语很感兴趣,从某种意义来说,这也许是他第一个清晰的理想。
毛不易旧照
高考之前,他最想学的专业是小语种,因为想到离家远一点的地方念书,在填写高考志愿时,除了第一志愿为大连某高校之外,他将其他所有考学意向都写在了南方城市。
杭州,是毛不易最想去的城市。
一是因为离东北远,二是因为这是彼时毛不易为数不多听说过的"知名南方城市"——考大学之前,他离开县城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北京。
再三思量下,毛不易在志愿表上填写了"杭州师范大学",因为担心落榜,他还特意将该校的志愿专业全都写满了,排在第一的是对外汉语,位列第二的是国际教育旅游管理,最后"兜底"的则是护理系——当年杭州师范大学在黑龙江只招这三个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