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格丽特完全是以一己之力,撕开了这不为人知的血泪史。
但和大部分揭示社会黑暗的影片不同。
这部电影并不是言辞激烈的檄文。
女主也并没有被塑造成一个反抗强权的斗士。
相反,她无力地告诉这些受害者:
「你失去的,我补偿不了。」
她一开始仅仅是为了认真工作,养家糊口。
但当她发现越来越多的人把希望寄托在她的身上,她知道自己别无选择。
在她终于挖掘出真相,并将其公之于众后,反而彻底垮了下来。
她被外界质疑是别有所图,她遭到福利机构的毒手。
但更严重的是,她患上了严重的精神疾病。
和研究南京大屠杀后严重抑郁的张纯如一样。
玛格丽特原本拥有一切,幸福的家庭,乖巧的孩子,深爱她的丈夫。
她是一直习惯被爱和被照顾着的。
直到无数人的苦难一齐涌入她的内心。
她患上了 PTSD,会在半夜忽然心脏加快,呼吸急促。
她没有勇气去藏污纳垢的教会,即使那里并没有自己的回忆。
正如导演所说,他想讲的不是受害者的故事,而是幸存者的故事。
我们大部分人和玛格丽特一样,拥有平凡又安定的生活。
但那些「弃儿」所遭受的一切,让我们看到——
我们没有遭此劫难,仅仅是因为侥幸。
出生地点,出生时间 ……
任何信息稍有偏移,我们就可能被无故打入牢笼,成为时代的弃儿。
13 万遭受了无妄之灾的人们,终其一生也难以治愈。
他们从小陷入身份认同障碍。
长大后母亲二字依然是软肋。
奋力赚钱来弥补自尊,但仍学不会直视旁人的眼光。
即使有了配偶、孩子、新的家庭,还是不得不用药物维持正常生活。
对此,玛格丽特所能做的仅仅是——
复原真相,保持记忆。
她为他们还原了语焉不详的过去。
她让他们个人的历史线得以完整。
影片最后,有的人幸运地找回母亲,续上了被拆散 40 年的母子情。
也有人来得太晚,只能在墓前相见。
虽然遗憾,但也已经可以坦然接受。
因为他们已经知道了,自己是被深深爱着的。
看清生命的全貌,才能最大程度上卸去重负,实现和解。
本片拍摄过程中,英国当局承认了这一历史错误,并公开致歉。
2009 年 11 月 15 日,首相布朗就此事件公开发声。
「我们花时间倾听幸存者和那些错误政策受害者的声音十分重要。」
在电影之外,给这个故事落下了一个亡羊补牢式的句点。
而这,也正是影片的主旨。
既成的事实无法更改,扭曲的人生难以重置。
但至少可以选择直面,避免悲剧再次上演。
伤痛会淡去,记忆有力量。
而我们能做的,不过是抵抗遗忘,负重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