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重要的,钱赚得是否合法合规,是不是应该以比普通人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而不是想着打擦边球钻政策法规的漏洞?
2
不知足的 " 既要又要 "
明星做个三四年,财富就已经赚到普通人难以想象的水平,如果把它看成是行业特殊性,倒也不是完全不能接受。
可是,这个群体普遍" 既要又要 ",往往就成了引发大众怒火的燃点。
就像国话编制这件事。很多人辩解说,明星也是人,明星的父母也认同 " 宇宙的尽头是编制 ",怎么了呢?
可大众的愤怒点在于,你不能既要几万倍于普通人的收入,又要说自己也是普通人。
你也不能既要游离在运行相对有序的社会收入层级之外,又要寻求被体制接纳并上升的路径。
所以,根源并不是他们炒作与否——以这三位的知名度、流量和关注度,无论是公示的热搜,还是体制内男友的热搜,不需要主动运作也会有媒体跟进,有粉丝刷屏。
甚至,根源也未必在于他们的程序正当性是否有重大问题——国话迄今未有实质性回应,不知道还能不能蹲到一个清楚明白的交待。
但哪怕所有流程挑不出半点瑕疵,难道在类似的选拔中,明星就与普通人平等了?明星光环本身,不就是最大的特权?
自带这样的光环,还要空降到普通人内卷最惨烈的竞赛场,这种 " 什么都想要 ",才是大众不平的根源。
除了这种特殊事件,贵圈更为广泛的 " 既要又要 ",是得了便宜又卖乖,已经赚足了八辈子花不完的里子,还要营销出好看的面子。
毕竟名利场名利场,利到手了,名也不能落下。于是天价片酬拿着,渣演技演着,却还要营销自己演技炸裂、大满贯遗珠。
于是天价演出费拿着,开麦假唱着,却还要营销自己舞台王者、唱跳俱佳。
于是片场迟到早退、替身拍一半戏份,时薪几十万的出工不出力,却还要营销自己流血受伤、努力异常。
于是高考分上不了 400,日常发言都要工作人员提词,动辄写错字念错音,却还要营销自己学霸,甚至落下 " 知网 " 的笑话。
极高收入下的既要又要,最容易点燃大众怒火。编制争议本已有熄火的趋势,一篇居高临下嘲讽 " 小镇做题家 " 的文章又再次拱火,彻底把事情搞出圈。
郭德纲曾说,你在吃肉的时候别人在喝粥,即使你不分肉给他,但你能做到不吧唧嘴,我认为这就是善良。
从明星的角度,要规避这种危机,请尽量善良。从根子上多感恩当下,晓得自家几斤几两重,不要过于贪婪,多考虑大众感受。
另外,虽然业内营销都是一窝蜂——看别的明星有,所以我也要,但好歹顾及一下吃相,真要找营销点,也别太脱离现实,你总得配得上那溢美之词的 5% 吧?
3
自我要求普遍不高
自视过高,却自我要求过低,这几年屡屡翻车的男明星,很多都属于这种情况。
首当其冲,私生活问题。
做明星呢,赚很多钱开心,被万千人追捧更开心。可是收获很多很多钱和很多很多爱的他们,又要很多很多自由。
爱豆谈恋爱,演员劈腿,专业不怎么样,约 P 玩暧昧的水平倒是一路走高。
而且还能玩出风格玩出花样。要么让前女友们接力来锤,要么让诸多暧昧对象坐在一起盘时间线。不是满床找血就是 pua,隐婚的家暴的还有离婚前才承认孩子妈的。
甚至还有教现女友撕前女友的。
几年前李雨桐锤薛之谦时,也算举世震惊。
如今塌房只说劈腿打胎,可能也就值半天热搜。吃瓜群众阈值高了,知道明星交女朋友一个显然是不够的,有的要陪玩密室逃脱,有的要帮忙辅导功课,最好还有可以炒 CP 手牵手上热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