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拘于是吵架还是婉拒,总之,朋友需要的时候," 嘴替 " 们使命必达。
如果你刚好是那种,只要一吵架,就会不受控制地出现结巴、脸红(也可能是白)、发抖、流眼泪等一系列生理反应的人 ……
不会吵就别吵了,咱找个嘴替吧。
不只吵架、骂人、还有夸奖、辩论、感叹、搞笑 …… 对于互联网弄潮儿来说,万事皆可替,万事皆能替。
图源:微博
对于急需一个人来为自己输出的网友来说:一位优秀的嘴替,值得世界上所有夸奖的话语。
诚如梁实秋在《骂人的艺术》一文中所说:
" 骂人是一种高深的学问,不是人人都可以随便试的。有因为骂人挨嘴巴的,有因为骂人吃官司的,有因为骂人反被人骂的,这都是不会骂人的缘故。"
真正意义上的嘴替,要求很明确:雅俗共赏,犀利,有创意 ……
除了需要心理素质过硬,还得考验语言水平的运用能力和词汇量。
某些有价值的发声,更需要依托很多东西:人气、场合、声量,缺一不可。
而这样的 " 高标准、严要求 " 下,一个优秀的嘴替,就显得愈发珍贵起来。
假如失去嘴替,
世界将会怎样?
事实上,大众对于 " 嘴替 " 的需求早已有之。
只不过在 " 嘴替 " 这个词被发明前,它通过 "+1"" 臣附议 "" 俺也一样 " 等话术表达出来。
图源:微博
试想一下,你在遇到无语的事情时,内心想要重拳出击,却不知如何开始。
这时,恰好发现有人率先在互联网上开麦,大杀四方 ……
那感觉,用" 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 "来形容,也一点都不为过。
罗翔老师的发言,被做成表情包散见于各大平台
人们对于 " 嘴替 " 的感情如此强烈,无非是因为,Ta 表达了我想说没说明白的话。
这种热切,与其说是找代言人,不如说是一种欣赏、肯定和共鸣。
我们原本藏在心中无法言说的想法,被一些人,用语言更加直接的表达出来。
" 嘴替侠 " 们的出现,让 " 更加精准的自我表达 " 成为了可能。
所以,我们愿意为之振奋,愿意给其手舞足蹈 " 般的支持。
可能是只是一句 " 抓马 " 的台词,刚好符合那时那刻的心情。
确实 / 图源:《情深深雨蒙蒙》
也可能是一些普通的生活小事洞察,狠狠戳中了我们的心巴。
不得不承认,哪怕身处天涯海角,我们与这世上另一个灵魂产生共鸣的契机,甚至只需要那小小的一个字、那短短的一秒。
" 嘴同替 "
为什么会这样?
当我们为某个嘴替疯狂的时候,或许是因为 Ta 的高赞回答,让自己未经表露的想法得到了肯定。
人在孤独和祈求被理解这件事上,总是有些相似的。
当 " 相似性 " 被创造、被认出、被识别,孤独会消失片刻,距离会瞬间坍缩,灵魂亦会得到一丝温暖的慰藉。
图源:《经典杯子蛋糕》
" 你说得很好,你说得很对,你说的那些正是我想说的,我恨不得隔着屏幕拍大腿表示赞同。"
哪怕我们并没有身处同一时间、空间,依然可以感受到灵魂共振,三观合拍的惊喜。
更多时候," 嘴替 " 替的不止是说话,而是在那关键的一刻,这个人让我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