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很对,只有假的那个,才要费心费力按照想象和路数去模仿,方不至被拆穿。
而真的千金,她是什么样,就敢什么样。
中年以后,我越来越不爱套路,因为能总结出的套路,都是供模仿使用,并不是真正的样子。
我采访过一个年轻女孩,做家族信托管理,和很多富豪打交道,自己出身也很好。
她美丽而职业,工作充满分寸,只是感叹了一句:假富豪比真富豪多多了,不到被限制高消费那一刻,都不知道是谁,把所有值钱的全穿在身上、押在房子里。
但有生之年,以貌取人,终不能幸免。
还记得电影《蓝色茉莉》吗?凯特 · 布兰切特饰演的茉莉,坐在纽约飞往旧金山的头等舱里,滔滔不绝的对邻座描述自己的贵妇生活。
Cartier Tank 腕表,Fendi 钱包,金棕色 Birkin 和 Hermes 腰带,CHANEL 粗花呢外套和珍珠项链 2005,四个 LV 行李箱,连打发出租车司机的小费都出手阔绰。
谁也不会想到,这是一个失婚破产的落魄贵妇,她无家可归,只能硬着头皮,前往投奔异父异母的贫穷妹妹。
所有的家当,都被她穿在了身上。
茉莉只是自欺欺人,高明的骗子扮演起富人来,早就更新迭代到让人咋舌。
有钱人一定是奢靡到身上穿着一套房出来晃荡吗?
骗子们知道,与其费心费力去整套高定西装,再搭配百万名表,不如穿上一条耐克运动裤和平价球鞋,只需花点小钱,雇上几个随从和保镖。
▲米兰达 · 可儿老公,年轻的亿万富豪埃文 · 斯皮格尔
这不就是 off-duty 的亿万富豪的既视感?
直接让精于分辨阶层的人乱了阵脚,这一定是自己没见识过的大佬做派,谁也不敢小瞧。
毒舌作家保罗 · 福塞尔写过一本《格调》,广为流传,原本不过是为了调侃上、中、下阶级的生活品味,不料却成为很多人的装富圣经。
他说,饮料的甜度,是划分上层和底层一条泾渭分明的分界线。书中援引数据,40% 的美国人,多数是贫民,每天至少要喝掉一罐可口可乐或者类似的饮料。
而现在骗子,反倒会用爱喝可乐,来反向打造超豪不拘小节的人设。
就像真正的超级富豪巴菲特老爷子,随时随地都在快乐的喝可乐一样。
相比之下,《安娜》中,由美假扮的白富美,一开始的确是刻板了些,直到她真的有了钱权和地位,才越来越发挥自如。
但从小被自卑和虚荣灌溉的人格,已经深入骨髓,回不去了。
由美一旦窥见了更浮华的生活,被底层命运按捺的不甘,就开始蠢蠢欲动。
她聪明又好强,也同时自卑且虚荣。
自卑激发斗志,学习成绩拔尖;虚荣又让她忘乎所以,和帅气老师恋爱,享受别人羡慕的眼神,结果学校调查师生恋,被渣男老师推卸责任,高考前被迫转学。
由美没能考上大学,怕父亲失望,骗父亲自己已经被录取。偷偷复读的一年,她又因为虚荣频繁到大学参加社交,和学长谈恋爱,考得更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