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络 > 明星娱乐

X光扫描找到隐藏款梵高自画像 曾拍出7000万美元天价

常驻编辑 明星娱乐 2022-07-15 梵高   自画像   天价   拍出   万美元

苏格兰国家美术馆重磅展览《浅尝印象派》即将在7月30日开幕,馆藏《农妇的头像》作为重磅照片即将在展览上展出。在进行前期准备时,专家们用X射线扫描了这幅画作,发现在这块画布的背面隐藏着一幅画,很有可能是梵高的一幅自画像。xKr拜客生活常识网

藏在《农妇的头像》背面的梵高自画像xKr拜客生活常识网

xKr拜客生活常识网

《农妇的头像》xKr拜客生活常识网

根据苏格兰国家美术馆发布的声明表示,这幅梵高的自画像是隐藏在梵高早期作品《农妇的头像》背面,被胶水和纸板覆盖。xKr拜客生活常识网

《农妇的头像》所创作的年代在1885年间,因为当时梵高正居住在荷兰南部小镇,这幅画作应该就是在他居住在荷兰南部时进行的创作。xKr拜客生活常识网

通过X光的扫描可以看到,自画像中,梵高留着胡子,戴着一顶檐帽,脖子上还系着一条围巾。整个画面与梵高后期的画作《戴草帽的自画像》《戴灰毡帽的自画像》等梵高后期的画作风格比较相似。xKr拜客生活常识网

xKr拜客生活常识网

《农妇的头像》背后扫描出的自画像xKr拜客生活常识网

这幅自画像在1885年被创作出来之后,就安安静静地被保存在了《农妇的头像》之后,一直到137年之后才被X射线寻找到。xKr拜客生活常识网

xKr拜客生活常识网

《戴灰毡帽的自画像》xKr拜客生活常识网

梵高生前,这幅画并没有被卖出去,一直到他去世后15年,才被借给了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馆。随后,此后这幅画多次易手,并于1923年被伊夫林·弗莱明收购,他的儿子伊恩就是大名鼎鼎的詹姆斯·邦德的创作者。xKr拜客生活常识网

1951年,爱丁堡的一对律师夫妇收藏了这幅画,9年后他们将画作捐赠给了苏格兰国家美术馆。美术馆的专家目前表示,或许可以取出隐藏的自画像,但去除胶水和纸板的过程需要精细的工作,他们正在研究如何在不伤害《农妇的头像》的情况下做到这一点。xKr拜客生活常识网

梵高的自画像在艺术市场上价值不菲,最贵的一幅《没胡须的自画像》曾经拍卖出7150万美元的天价,苏格兰国家美术馆如果能剥离出这幅画,那可谓是喜上加喜。xKr拜客生活常识网

曾用X光找到梵高家书中的未完成画作xKr拜客生活常识网

实际上,这已经不是第一次有专家在梵高的画作背面发现另一幅画作了。普遍的说法是梵高生前生活拮据,因此经常会重复使用画布,因此很有可能是画完自画像后,又把画布翻过来,然后在背面完成了《农妇的头像》。不过也有专家表示,很多画家为了控制自己的画作出产的数量,也会重复使用画布。xKr拜客生活常识网

xKr拜客生活常识网

《牧场花地和玫瑰静物》xKr拜客生活常识网

2012年,荷兰一家博物馆对于梵高的画作 《牧场花地和玫瑰静物》进行了扫描,发现被它覆盖的是两名摔跤手的肖像。结合当时梵高当时家书的信息,研究人员断定这是梵高的作品。xKr拜客生活常识网

1886年,梵高来到了比利时安特卫普学习,他给弟弟提奥写了一封信,说他需要大画布、新笔和颜料。提奥给梵高购买了这些物品,一段时间之后,梵高给弟弟写信说,他画了两个摔跤手。xKr拜客生活常识网

xKr拜客生活常识网

《牧场花地和玫瑰静物》掩盖下的摔跤手xKr拜客生活常识网

但是,虽然有家书为证,但是从来没有人发现过梵高的摔跤手的画作,普遍认为这幅画可能因为梵高本人不满意,所以被毁掉了,原来他是在画作上面又画上了新的主题《牧场花地和玫瑰静物》。xKr拜客生活常识网

有意思的是,梵高在《牧场花地和玫瑰静物》这幅画上进行的处理,是将签名放在了画布的右上角,与他一贯的风格不符,所以很多人都认为这幅画是赝品。一直到2012年通过新X光扫描技术检查画布,已经证实这幅油画是这位荷兰印象派艺术家的作品。xKr拜客生活常识网

X光扫描已成为鉴定真伪的重要手段xKr拜客生活常识网

X光不仅帮助专家找到隐藏在画布背后的梵高油画,也曾经帮助专家们确认梵高的真迹。xKr拜客生活常识网

相关阅读:

  • 梵高怎么死的(梵高死后多久才成名的)
  • 为什么喜欢梵高(梵高热烈纯粹)
  • 虽然数次被嘲,我却品出了行为艺术?
  • 全民偶像翻车!终于,他作死了自己
  • 疫情中的上海邻居:沪漂收89岁奶奶手写信“独居要付出代
  • 朋友圈文案,总有一处柔软
  • 娱乐圈5个“名梗”:靳东的数学奖、杨颖大满贯,最后都成
  • 最怕娱乐圈吹学霸
  • 很棒的朋友圈文案
  • 周杰伦新专辑预售破100万张,30元6首新歌引热议
    • 网站地图 |
    •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