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艺术,喜欢旅游,心里依旧住着小公主,大胆释放甜腻。
而从另一个层面来看,曾经的潮流音乐先锋已然转身成为了传统意义上的流行歌手,产出的作品依旧在水准线之上。
创作的方向无疑是他现下生活的最好折射,舒适自然,作品也适合更多年轻人零门槛的收听和传唱。
得体享受了歌迷们的滤镜加成,却也仍然保有创作流行金曲的能力。
这种状态难道不好吗?
对于粉丝来说,等待周杰伦发片也已经变成一种情怀,就像等一个老友的来信,等一封青春的回音,多久无所谓,只要有回应就好。
对于周杰伦而言,发歌这件事更像是周杰伦与歌迷们之间的承诺,随迟但到。
22 年的光阴里,毕竟还有很多歌可以反复被品鉴。
其实不单纯是周杰伦,往前看,张学友、王菲、孙燕姿近年来都只是以单曲形式推出,实体唱片作为主流的概念消失后,已经登顶乐坛的他们也只会按兴趣来发布作品。
记得樱桃早几年采访孙燕姿,她说如果是为了赚钱,她银行里的数字早可以支持她退休生活,这与周杰伦的说法如出一撤。
在数字专辑还不够发达的年份里,发片就早已不赚钱,她说出新专辑更像是延续自己的音乐梦想。
唱片行业的衰落里,像是周杰伦这种曾经坚持每首歌都要拍摄 MV 的天王,又或者是孙燕姿、蔡依林这些千禧年代左右的流行歌手们能让唱片公司不亏本就是行业之光了。
纵使如今有了数字唱片,周杰伦的专辑赚的钱也并不比他参加一季真人秀多多少,毕竟他多的是比发唱片更赚钱的门路,依然可以让粉丝趋之若鹜,
在充斥着口水歌和洗脑神曲的当下,自诩为 " 哥 " 的他还在坚持发片,也是情怀深重。
当然,周杰伦这三个字依然充满商机,也有不少奇怪玩法。
就像新专辑在海外平台免费,然而在试听过程里中间夹杂了不少广告,而在内娱却卷走无数杯奶茶,还会细心的把之前买过单曲的支出帮忙扣除,歌迷们可以听到纯享版。
孰好孰坏,很难定义。
只是在寡淡十足的当下歌坛,发个片还能有这么多路数的也只有周杰伦了。
说 " 周郎才尽 " 的人群里有人恨伦难成宗盛,有人是吃不到葡萄说酸,但不忽略的是 43 岁的周杰伦并没有想要过得有多深刻。
他连音乐录影带里都悄悄打出昆凌的名字,变成最后一帧画面里的灯牌,犹如他生命的灯塔。
老婆、孩子、热炕头,手端一杯奶茶甜到齁,这就是周杰伦的选择。早早实现了财富自由,他选择了生活自由。
恰如周杰伦,也不是每个年过不惑的人都要展露出他们的深刻,有了中年的感触,也还是要倔强的带着棒球帽耍酷。
杰伦从未想过要当宗盛,他只想在童话故事里当个小公举,这是多少中年人想选,却选不了的生活,赤裸的炫耀着。
中年男人,像一杯珍珠奶茶,也很甜。
很庆幸,2022 年的 " 甜哥 " 周杰伦还愿意发片,让全年霸榜的各种 " 听我说谢谢你 " 之类的爆款歌单里,有一些曾经歌坛辉煌时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