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让我们向那些平凡的“孤勇者”们致敬,感谢你们在平凡的岗位以不平凡的坚守,坚守着社会的责任。
做人生的“孤勇者”
“爱你来自于蛮荒,一生不借谁的光,你将造你的城邦,在废墟之上”,一首《孤勇者》唱出了平凡人的不屈和坚强。回望中国共产党这百余年,从一无所有到波澜壮阔,正是因为有了那千千万万敢为人先、默默付出、踏实肯干的“孤勇者”,才使我们的“中国梦”不仅仅只是梦。其实,在我们身边一直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站在前排、行在前面、干在前头,用实际行动做自己的“孤勇者”。
坚定信念,做忠诚勇毅的“孤勇者”。“爱你孤身走暗巷,爱你不跪的模样”,从烽火连天到太平盛世,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孤勇者”在替我们负重前行。革命前辈们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砥砺对党的赤诚忠心,默默燃烧着自己,为我们换来今天的光明坦途。“我的入党动机就是给我男人报仇,另一方面为了将来的幸福。”如此简单朴实的话语,清晰有力地写在一份诞生于1939年的入党志愿书上,这是山东文登界石镇阎家泊子村王淑贞最坚定的信念。自1936年丈夫刘福考壮烈牺牲后,王淑贞就继承丈夫遗志,投身于革命事业,多次冒着被敌人发现的危险,为地下党领导机关活动打掩护、传递重要文件。新中国成立后,她担任村妇女主任,与其他村干部一道带领村民战荒山、开良田,找项目、谋出路,为村集体发展贡献力量。这名106岁的老党员、烈士遗孀,用一生的孤勇践行着“一辈子都忠于党”的誓言。
开拓创新,做担当敢为的“孤勇者”。“爱你破烂的衣裳,却敢堵命运的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贫富差距突出,就是有这么一群“孤勇者”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成自己的奋斗目标,用属于自己的方式诠释着担当。视线拉到1980年,山东文登张家产镇王文水退伍后,怀揣着让故乡的小山村摘掉“穷帽子”的理想,毅然决定返乡,带着药材公司送给他的11粒西洋参种子,从零开始研究种植推广西洋参,兢兢业业、精益求精,成为全国西洋参大田栽培首创者。自西洋参试种成功以来,他把自己辛苦培育的良种无偿或按成本价提供给乡亲们,义务传授种植技术,指导参农播种、管理。几十年来,王文水对村民种参技术咨询有求必应,先后培训参农20多万人次,为发展壮大文登西洋参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做出了重大贡献,被群众称为“致富路上的带头人”,是当之无愧的“全国劳动模范”。
不忘初心,做无私奉献的“孤勇者”。“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当今的中国正在创造一个又一个令世界瞩目的“中国奇迹”,靠的正是无数“孤勇者”的无私奉献。山东文登环卫工人李玉坤就是这样一名背光的“孤勇者”。她默默无闻,做事从不求回报,但求无愧于心;她是市民公认的“拼命三娘”,三十年如一日,靠着一个月磨光两把扫帚、半年穿破10双布鞋的拼劲,把“脏乱差”的步行街变成了卫生“样板街”;她是远近闻名的“社会妈妈”,靠着“捡破烂”的积攒和微薄的工资,累计捐款40余万元,用爱心托起了百名寒门学子的“求学梦”。“别人过好了我就感觉好”“只要能动我就要去帮别人”……她始终把热心奉献给工作、把爱心奉献给他人、把真心奉献给社会,孤勇地践行着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战吗?战啊?以最卑微的梦!”迈步走在新征程上,“孤勇者”是你、是我、是无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懈努力的中华儿女,让我们坚定信仰、开拓创新、不忘初心,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接续写出新时代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