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系列剧《庭外》正在优酷热播,该系列由《盲区》《落水者》两个相对独立又彼此联系的篇章组成,汇集了夏雨、罗晋、张龄心、万茜、焦俊艳、李光洁、李宗翰等实力派演员,一开播即获网友关注。律政加悬疑、法官视角、夏雨演技、两大导演坐镇等成为热点话题,令剧集热度和讨论度不断蹿升。近日,该剧制片人王平接受记者采访,揭秘系列剧创作和拍摄故事,大赞罗晋有 " 剧抛脸 "、夏雨很靠谱。此外,他还透露团队会继续尝试创新,在律政悬疑题材中融入新的元素,开发 " 庭外 " 这个系列更多的可能性。
聚焦 " 庭外 " 实现 " 悬疑 +" 概念
系列剧《庭外》分为两个篇章,《落水者》主要讲述主人公乔绍廷身为金牌律师,在代理一桩刑事案件时遭遇重重困境,仍旧执着于调査案件的真相。《盲区》则以极短的 6 集篇幅讲述 16 小时极限破案。在乔绍廷跟进的刑事案件中,法官鲁南负责该案的死刑复核工作。为了在时限内拨开迷雾、探寻真相,鲁南与在津港的乔绍廷联手,凭借各自的 " 极限操作 ",得以揭开案件的真正谜底。
两个篇章发生在同一时空的不同城市,故事互相交织,形式新颖而有趣。说到系列剧的创作,王平表示其实最早没有想做《盲区》,但在创作《落水者》的过程中,发现法官鲁南作为乔绍廷调查案子背后的助力,也是个很有独立生命力的角色。" 我们都爱上了这个角色,因为他真的很强大很睿智,是超强人设,属于我们都喜欢的硬汉。在现实中,很多法官也真的是很聪明睿智的。" 王平说,编辑指纹灵感爆棚,做了很多这个角色的背景故事,于是就有了一个大胆的构思,把法官鲁南的故事做成一个 B 单元,同时又跟 A 单元《落水者》产生联系。
《庭外》两大篇章分别从律师和法官的视角切入悬疑案件,相比于大家熟悉的 " 庭内辩护 ",视角也更加独特。对于聚焦 " 庭外 ",王平称系列剧的定位是司法、律政 + 悬疑,希望用一个创新的视角去实现 " 悬疑 +" 的概念。悬疑还可以跟哪些元素叠加呢?律师、法官的工作其实是一个很贴合的方向," 一方面国内已有的描绘这两类职业的悬疑剧并不多,容易出新;另一方面法官和律师的工作也是充满了对抗、人性博弈的,很适合与悬疑放在一起。" 王平认为,庭外的法官调查核实案件、律师走访等虽然比较陌生,却能更好地帮助大家了解法律从业者的工作内容和面貌,立体地呈现中国的司法结构,展现司法律政世界的魅力。他透露,团队将在这个题材类型上继续尝试创新,开发 " 庭外 " 这个系列更多的可能性。" 会立足于津港宇宙,让观众熟悉的这些人物在已经搭建好的舞台上,继续演绎他们各自的故事。"
两大导演呈现不同气质和类型的两个单元
《庭外》备受关注的还有两位大导演张黎和黄伟,张黎拥有《大明王朝 1566》、《走向共和》等经典作品,黄伟导演过《大江大河》等出圈之作,都非常有影响力。说到邀请两位导演分别执导两个篇章的考虑,王平称其实这两个篇章在调性、气质和类型上都不同,《盲区》更偏悬疑,《落水者》的节奏相对慢一些,是娓娓道来能够铺展开律政生态的律政剧。把两部剧的互动关系呈现出来,是主创团队非常想做的一个创新型尝试。
王平透露,其实《盲区》是张黎从来没接触过的类型,当时他拿着剧本想让张黎帮他推荐一个导演,没想到张黎却爽快答应亲自执导这部只有 6 集的类型短剧。" 这是我很佩服的,他虽然有丰富的经验,但还是喜欢自我挑战,对新的题材类型保持好奇和热情。" 而黄伟跟张黎是师徒关系,王平认为他是一位很酷的导演,跟编辑指纹也非常默契," 两个都说自己有社恐症的人见面之后,很快就可以就故事有非常好的沟通,黄导也特别喜欢《落水者》这个故事,觉得乔绍廷身上有他喜欢的理想主义气质,我非常相信他是执导这部剧非常合适的人选。"
《盲区》和《落水者》同时开拍,不同的导演,完全独立的两个团队,却是一样的演员,王平坦言这样的拍摄方式十分具有挑战性。" 罗晋和夏雨他们要分别在两个组里面都有表现,这就涉及到接戏的问题,比如说角色的伤妆是在《落水者》里面受伤,要接到《盲区》的戏里,是不是能够接上?这对服化道、道具置景部门提出很高的要求。" 两组之间的协调和配合是全新的尝试,两个组的场景转场、时间线、细节等也要十分仔细。他举例说,两个单元剧背景墙上都有很多电子钟,而两部剧的时间是穿插着的,时钟的时间要卡得很准确,演员拍摄时,每拍一条,场记都要逐条记录并反复调电子钟,以保证后期剪辑接得上,非常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