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易烊千玺从被怀疑影响考试公平到宣布放弃入职这件事,妥妥的是一场特权阶级主导的,以公平招录为幌子,实则践踏规则、欺瞒群众的丑闻——演艺公司需要一个编制内的,被保护而不会塌房的明星,从而安全地打造人设,招揽票房。这样的事肯定不是初次尝试,但探测到底线的他们还会出手。这个底线就是,他们不止不肯向群众分享他们的奶油蛋糕,还要抢老百姓的窝窝头,就这还要肆意嘲讽,要被抢的人拍掌喝彩。
可笑至极,可恨至极。杨某旸在《中国新文周刊》写的那篇“雄文”,大家一定要去看,我看完竟然没有生气,我只是笑,笑这个世界真操蛋。面对招录质疑不正面回应,官方媒体却跳出来一边告诫我们不要容貌焦虑,另一边却说颜值是稀缺资源、科学家和明星是平等的。一边装作欢迎群众民主监督,一边说监督他们的做题家是指责型人格。他们太贪了,他们太轻蔑了。须知两千年中国历史,最忌讳的就是嘲讽天下读书人。
嘲讽做题家,这一炮打在了所有人的心坎上,革命血盟建立的公信力和血脉联系,没有被帝国主义割断,反而是被一群这种货色耗散的。
说到编制,上万人竞争一个国考岗位,博士为了编制靠环卫工和街道办。编制不仅是万人挤破头的饭碗,也是某省赐予援助武汉的医生护士的奖励,是张丽莉老师为救学生下肢残疾才换来的奖赏。不出生入死暴露于病毒下,不被车轮碾碎盆骨,只在基层岗位累死累活十几年,都不一定拿到一个编制。编制是为了有个不会失业的保险,不是年薪上千万的大明星发动特权抢夺的金饭碗。特别是90后,既告别了那野蛮生长、机会遍地的80年代,却迎头面对着资本冲击,腹背受敌时,媒体不体谅我们就算了,挥刀向弱者算什么?
说到做题家,全中国几乎所有家庭的子女,谁不是寒窗苦读?哪个家庭不是一人上学,全家伺候?学区房一掷千金,为升学四处奔波,一日三餐想方设法,上学接送风雨交加。拿高中来说,学生六点起床,从早操到晚自习应付九门功课?一月只有一天假,自习抬个头、喝口水都要被通报批评。周测、月考、期中期末轮番上阵,每一科的成绩都要详细剖析,公诸于众。九年下来只有一半能考高中,三年艰苦只有1/4上本科,辛苦糊口的大学文凭拿到手,就已经是中国的前6%。
正是这些在大明星登台表演,大把数钱的时候,四字明星的同龄人们正在题海书山中奋笔疾书,正在工厂车间挥汗如雨。做题家,正是做题家填补了这个国家的无数岗位,创造了这个国家的物质和精神,他们就是普罗大众,就是劳动人民。你们这些人,这些媒体,是怎么有资格瞧不起做题家的呢,怎么有资格瞧不起十几年的血汗呢?生活的重担压倒了脸庞的稚气,才能映衬着台上装模作样的酷爽惹人爱怜吗?
仔细想想,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奇迹,与重视教育脱不开干系。因为有了扎实且高普及率的基础教育,中国才有机会跳出劳动密集型血汗工厂,投身产业升级,才能保证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才能在改革开放40年后凭借庞大的理工科人才储备与世界上几乎所有发达国家在各个领域展开竞争,以至于连美国也不得不承认中国对美国的全面追赶——能不能赶得上是一回事,有人敢追,而且任何领域都不放过,绝对是美国见所未见的。
至于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保留考试作为上升渠道,中国古代就有敬惜字纸、礼贤下士的传统。如果没有新中国对教育和科技的重视,中国就不会有相信科学、远离宗教的执政团队,人民对大政府、公权力的千年传承的信任也就没有白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