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种程度上,“小镇做题家”更像是一枚个人英雄主义的勋章,一份特色社会主义的荣耀,而远不止苦厄之中的年轻人的自嘲。它表明,中国社会有相当多的一批人,可以通过和平的、公平的、廉价的、普及的方式,改变自身命运。一个国家仍然开放,而且将永远开放高考和公考,作为普通人进步的解体,限制阶级固化的工具,也为未来的国家机器选拔出最优秀的劳动者和建设家,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中国有今天的成就和荣耀,不是四字明星和他们的推手换来的,而是无数做题家日夜不息的奋斗争来的,以及制造无数做题家的制度守护着的。我们这些做题家们,每一步走的都是扎实的,努力的,是比那些资本助推的明星更艰难的,是没有优渥家境,顶级教育,在克扣的生存环境中自我救赎的最优解,不是被什么明星大腕、媒体大V一句话否定的。这不是指责型人格,也不是比惨比苦,因为做题家就是中国的脉络,就是中国的脊梁。
做题家愿意在青春热血时刷题而不是走上街头,就是因为相信规则、向往公平,相信努力就有回报,相信暗夜终将黎明。招录不公开透明的漏洞一旦保留,做题家们刷再多的题也只是陪跑,也只是特权脚下的红尘和炮灰。媒体的嘲讽,把做题家的最后尊严踩在泥地,刨断了东方大国的根,嘲笑着普罗大众对规则的信任和对公平的敬仰,而后两者是维持社会秩序和公平的度量衡。
为的是公道!公道!在这个国家,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人,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不能也不应该被公然矮化为做题家。那些脱离群众,背离人民、跪舔权贵而沾沾自喜的无耻文人,终点只能是绞刑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