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何况,这挑战背后的代价,是燃烧生命。
4A, 即阿克塞尔四周跳,在花样滑冰历史上从未有人在正式比赛中成功完成过,是世界已知的难度最大的花滑跳跃动作,堪称超越人类极限。
每一次起跳,都要让身体承受巨大的压力。
每一次尝试,都已后半生的生命健康为筹码。
日语里有一个表示“拼尽全力”的词,用来形容羽生的状态,再贴切不过:
一生悬命。
原本是武士用来表达自己必死的决心。
放在羽生这里。
就是他凭着一腔孤勇,一次次以肉身之躯,向人类极限宣战。
以燃烧生命为代价,耗尽全身力气,向更高峰攀登。
明知自身的局限,仍坚决不向命运低头。
年纪轻轻有此等觉悟,实在难能可贵。
说实话,才华也好,性格也好,最多只能阐释我们对羽生结弦的“爱”从何而来。
至于我们对他的“爱”,又是如何一步步上升到“偏爱”。
个中缘由,似乎很难给出一个简洁明确的说法。
所以,飘想带着大家,再次回到羽生的表演中,找找答案。
最经典的一场,是平昌冬奥会男单自由滑。
初看他这段表演,相信哪怕对这段音乐背景一无所知的人。
也能感受到猛烈的情感,正随着他动作的起伏,猛烈地流动着,甚至产生即将迸发出屏幕的爆发力。
这场“封神”之作,让他成为 66 年来第一个蝉联冬奥男单冠军的选手。
细看这场表演。
从音乐和服装中,不难看出 ——
他表演的,是日本 2001 年的经典电影《阴阳师》中的主角之一,安倍晴明的故事。
羽生曾经提到过,看了《阴阳师》之后,在晴明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的确,羽生本人的气质也和晴明十分契合。
温文尔雅的外表下,藏着一颗坚毅勇敢的心。
这段表演的音乐也值得一提。
虽然同样出自电影,但羽生结弦对他进行了全新的编排。
开篇清脆空灵的笛声,配上轻盈的步伐,缓缓拉开故事的序幕。
接着转为以强烈的,有节奏感的大鼓为主,剧情一层一层铺开在观众面。
而后,音乐却忽然转向婉转哀怨,搭配上恰到好处的旋转,刻画大战在即的晴明,复杂纷乱的思绪。
最终,音乐重回隆重、急切和激烈,大战来了。
羽生的表演和观众的情绪一同升入高潮,最后重重落下,酣畅淋漓。
四个篇章层层递进,结构上完整有序,并契合着人物的情感发展。
再看内容。
电影里的晴明,与鬼怪怨灵缠斗。
电影外的羽生,则是用自己的肢体,淋漓尽致地表现着晴明与邪恶的抗争。
而他意外地在平昌冬奥前受伤。
也使这场表演,带有了更浓烈的,印有羽生本人色彩的,与命运宣战的味道。
那一刻,梦枕貘笔下的安倍晴明与奥运赛场上的羽生结弦融为一体。
这是独属于羽生结弦的晴明,他赋予这个经典文学人物以新的生命。
从音乐到服装,从编排到演绎,羽生深入参与到创作的每一个环节中。
很明显,从这一时期开始,他已经不满足于仅仅将赛场当纯靠技术取胜的竞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