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王菲和李亚鹏的女儿在网上晒出 " 比基尼 " 照片,他们赶来评论:" 眼神不健康。"
李湘的女儿王诗龄穿一件衣服稍微贵了点,又有人前来控场:" 小孩子还是要朴素一点。"
语气之认真,态度之坚决,仿佛真把自己当成了这些孩子的家长、甚至家长的家长。
反而完全忘记了事情的本质:这事儿,到底和你有什么关系?
/ 互联网人生导师行为大赏 /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总有一些人想着当别人的 " 网络人生导师 "。
他们善于使用命令语气说话,指点中尽显 " 威严 "。无论对方是不是与自己相关,无论事情的真实情况是如何。
这样的情况下,不止公众人物,普通人也逃不过 " 被指点 " 的命运。
就在今年 3 月,一条微博引爆网络。
牛津大学数学系女博士朱雯琪,在社交平台上宣布:" 以牛津年级第一的成绩,从数学建模系毕业了 "。
" 牛津大学,年级第一,数学建模系。"
看到这里,普通人的感受通常是:这么亮眼的成绩,这女孩一定付出了很多努力。
互联网人生导师,则能迅速捕捉到另一些信息:这么亮眼的成绩,这女孩一定是装的。
▲ " 我就是知道 "
就此,朱雯琪被扣上了 " 学术媛 " 的帽子,舆论场上,她被质疑学习经历、学术能力。
一位微博认证为 " 知名科学科普博主 " 的网友给出解决方案:拿出一套本科水平的数学题,要朱雯琪解答,以自证清白。
以为这就够了吗?显然不。
朱雯琪题做了,真相分明了,得到的回应也不过是一句轻飘飘的 " 应该是真的 "。
关于她的讨论也没有到此为止,反而话锋一转——
" 你应该感谢博主给了你证明自己的机会。"
" 我本来觉得她挺好的,但是穿皮草就真的很不喜欢。"
" 一女生自述是牛津数学系第一,这本来就是值得质疑的事儿。"
▲图源:微博
言下之意,你该低调、你该朴素、你该老老实实自己乐呵乐呵得了。
再说直白一些:我没错,即使有错也是你先动手的。
一切指责和质疑的来源,似乎就此分明:因为她不符合人们固有的,关于学霸的想象。即使这种想象,并无什么站得住脚的依据可言。
在互联网人生导师们的世界里,一切似乎都该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
▲ " 一定是这样的 "
前不久的余秀华被杨槠策家暴事件,在这段不幸的婚姻中,余秀华本是 " 受害者 "。
但在恶性事件引起社会关注后,男方在所谓的道歉信中,仍是居高临下。
" 建议不要老看小说、外国小说、活在童话世界里。"
▲ " 虽然我家暴了你,但你要坚强起来 "
即便他将 " 道歉信 " 写成了 " 道谦信 ",依旧不忘施展教学。
类似的话不仅出现在各类社会热点事件中,在互联网中俯首皆是。
甲方乙方都确认没问题的稿件,被路人 " 液画 " 并说画得不好。
在网上卖个闲置耳机,拒绝讨价还价,被没有任何交集的甲乙丙丁教育 " 不会做人 "。
来自网友的这些例子,覆盖了各种不同观点和事件,却都展现了一种深深的压迫感。
从中更能参透 " 人生导师 " 们的底层逻辑:" 这个人的发言在网上被我看到了,我一定得教育教育他。"
不愿站在平等的立场上与人沟通,以习惯控制取代表达,用自身经验掩盖想法,将别人拉入 " 世人皆醉我独醒 " 的宏大叙事中。
如此种种,就是 " 互联网人生导师 " 的主要行事准则。
▲ " 快说谢谢 "
在互联网上,它还有一个更加简单直观的名字," 爹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