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主发帖请网友帮顾姓取名,网友回应如上 | 图源:小红书截图
为啥要给偶像剧主角选个这么小众而优美的姓氏呢?
因为从科学上来讲,好的名字能给颜值和气质加分不少。
" 具有高吸引力名字的人更有个体吸引力 " 这个规律,是国内外与不少研究都论证过的。
国内学者朱亿萧在 2011 年的一项研究中证明,具有高吸引力名字的人倾向于被评价为具有更多的积极人格特质,同时人们的交友意向也更加强烈;而名字吸引力低的人则相反;
不少学者还证实了名字会影响到人们对面孔吸引力的评价,高吸引力名字会提高容貌吸引力的评定,低吸引力的名字会降低容貌吸引力的评定。
这一社会现象与 " 名字刻板印象 " 有关:
当人们接触到一个新名字的时候,为节省认知资源,会自动地根据自己已有经验,对这个人可能具有的一些特质、性格产生一个预期。
为什么名字刻板印象会存在?
因为在汉语世界,短短几个字的名字不仅是个体的重要标识,还包含了大量的文化信息,比如性别、年龄、种族、身份等,这些信息影响着人们的印象形成和评价过程。
高吸引力的名字,常包含美好希冀或特征的字眼,人们一看到这类名字,就倾向于把个体和名字中所蕴含的美好意象联系起来,从而增强个体的吸引力;而低吸引力名字,大多是使用者太多或选字较平庸,会被下意识与俗气等特征相联系。
" 你的名字代表着你的一切 " | 图源:电影《你的名字》
顾姓本身自带美好意象,对于以帅气活好为刚需,又以恋爱为主业的偶像霸总男主而言,姓顾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优雅小众的姓氏有很多,但不是每个都有资格当霸总。为什么 " 顾 " 这个姓氏能将贵族气质体现得淋漓尽致?
霸总都爱 " 江南大姓 "
影视剧主角一旦姓 " 顾 ",无论男女都充满了霸总气质。这一切要从顾姓的起源和发展说起。
关于顾姓起源,说法很多,流传较广的是以下这两个:
一种说法是出自 " 己 " 姓,发源地在今河南范县,形成于夏末商初,是黄帝后代的宗室子孙封国而得姓;另一种说法是出自 " 姒 " 姓,发源地在会稽(今浙江绍兴市),最早形成于西汉初年,是越王勾践的后代。
无论哪种说法,顾姓的起源多少都和皇室宗亲沾亲带故。
有 " 贵族 " 血脉的顾姓族人,主要活动在江浙一代,从古至今,江苏、浙江都是顾姓人口最多的省份。江南的地理位置让顾家族人躲过了不少北方和中原的战乱纷争,能偏安一隅闷声发大财,从唐朝到明清," 顾 " 都牢牢站稳 " 吴郡四大家 "(朱张顾陆)地位。
由此可见," 顾 " 姓本身就是一个有宗室权臣血统的大姓。那些 " 姓顾的 ",真的有点东西。
那霸总们为什么偏爱 " 顾 " 这种江南望族姓氏,而不爱北方望族姓氏呢?
现代的言情小说和影视剧多少都沾点 " 江南烟雨 " 味儿,这和它们几乎都脱胎于明清时期江南的话本小说有关。
在明代奇书《金瓶梅》之后,江南地区陆续产生了不少以描写男女爱情为主要内容的 " 才子佳人小说 ",比如《好逑传》、《玉娇梨》、《平山冷燕》等等,这些言情话本在明清盛极一时。其作者大多是江南人,出版和修订地也在江南,小说主人公主要活动地在江南,文章内也有大量的江南风俗场景描绘。
虽然明清话本小说与现代言情小说时间相隔久远,但前者为后者源流,在故事背景和人物设定上,对后者影响匪浅。
当代小说文学的江南意象从明清而来,鸳鸯蝴蝶派小说家进一步提高了江南风味在小说文本中的含量:
鸳鸯蝴蝶派是民国初年的流派,以上海为主,多写才子佳人的情爱故事。代表作有徐枕亚的《玉梨魂》、李涵秋的《广陵潮》、周瘦鹃的《水火鸳鸯》等。
让主角姓氏也染上 " 江南味儿 " 的,有著名作家张爱玲的功劳。这位典型的上海作家,代表作无数,其笔下人物几乎都是江南大姓,不光有顾,还有沈、白等。
比如《半生缘》里顾曼桢、顾曼璐姐妹俩姓顾,世家沈世钧姓沈;《倾城之恋》女主角白流苏姓白 …… 这些都是江南味儿十足的世家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