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爸,我回来了》唱出对家暴的极度反对;《上海1943》将老上海的点点滴滴娓娓道来。
《以父之名》用复古钢琴音乐与唢呐相配,奇诡的音乐风格完全跳脱出传统流行音乐的桎梏,成为周杰伦的初代封神之作。
更不用说那些传唱度极高的中国风音乐,《本草纲目》《双截棍》《东风破》《龙拳》等等,他将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营造出拥有古典浪漫又不失现代感的流行音乐。

只是神话没有被延续,走红之后的周杰伦在被大众完全接受后便逐渐安于现状。
以2010年的专辑《跨时代》为分界线,周杰伦便在“摆烂”的路上一去不复返。
不可置否,《跨时代》是有野心的,从专辑的名字就能看出来,周杰伦想再次创造出一个流行音乐的新时代。
但《跨时代》的质量并没有跟上他的野心。

当年,有人对他的评论可谓一语中的。
“周杰伦出道头几年开辟华人嘻哈与R&B曲风时代,靠的是开宗明派、厚积薄发的大智慧,如今靠的更多的则是对不同音乐形态兼收并蓄的小聪明。”
如果说《跨时代》只是缺少些许惊艳的平稳之作,那么在这之后的《惊叹号》和《十二新作》则是周杰伦“摆烂”的标志性专辑。
用现在的网络流行语来说就是,你明明可以直接告诉我你想躺平了,可是你非得写几张专辑来恶心我,然后让我自己细细品味并得出结论:没错哥就是摆烂了!

欧阳修曾提出“穷而后工”的说法,这是一条经典的文艺理论,意指时代的动荡和诗人的失意,都是造就伟大作品的必备条件。
而这些年,周杰伦沉浸在自己创造的神话泡泡中,享受着爱情和家庭的滋润,音乐艺术对他而言不再是摆在第一位的追求,于是锋芒和特色没了,逢迎和平淡却变多了。
《惊叹号》中杂乱的旋律和画蛇添足的电音。
《十二新作》毫无新意,甚至可以说制作粗糙。
《最伟大的作品》用ppt式的排布将众多艺术家和艺术名词进行技术性的组合。

曾经周杰伦的歌曲唱的是时代、唱的是社会、唱的是他深邃的思考、唱的是他独一无二的追求。
所以会有“我给你的爱深埋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天马行空。
有“恶夜燃烛光 ,天破息战乱,殇歌传千里 ,家乡平饥荒”的宏大。
也有“故事的小黄花,从出生那年就飘过,童年的荡秋千,随记忆一直晃到现在”的深情细腻。
而现如今的周杰伦,附庸着市场上烂大街的情歌,以及谜一般的“哥味儿”自白无法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