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得不放下身段,参与他看不上的 " 直播带货 "。
但就算介入直播,他的语气和形态也都带着一股 " 老气 ",跟新媒体环境格格不入。
结果可想而知。
林宏年折腾了一番新业务,结果并不理想。
于是,他被台里劝退。
跟张卫国一样,成为了无业游民。
事业遭受重创,家庭也没有多好。
林宏年跟妻子常年处于要离还没离的状态,早就没什么感情了。
与此同时,他还要忍受一个控制欲极强的丈母娘,每天对他指指点点、教他做人。
可以说,林宏年就是高配版张卫国。
说到这里,该剧的主题逐渐清晰起来。
它讲的是中年人的枷锁和无奈。
在看这部剧之前,很多人都以为林宏年才算是中年人应该有的模样,有着体面的工作和面积不小的住房。
但其实,撕开这些表面元素,大家面临的问题都大同小异。
所以这部剧是在告诉人们,没有人能够一帆风顺,就算他腰缠万贯,也依然会有事业和家庭的困扰。
那如何破局呢?
编剧还是给了两个男性,一点微弱光亮。
林宏年则前往北京,决定投身新媒体。
张卫国也收拾好心情,利用业余时间干起了家政保洁服务。
两个人经常一起加油鼓劲,希望能摆脱当下的生活困境。
其实,讲失意人生重新打拼的剧,并不少。
但为啥经常受观众诟病?
因为角色太悬浮,动不动就是二代家道中落,然后自己发愤图强,成为了 XXX 集团的董事长。
要么就是底层小人物误打误撞,打破了阶级壁垒,实现了华丽蜕变。
这两种国产剧常见套路,都没有在该剧出现。
首先,编剧没有写两个悬浮角色。
他们都是靠自己打拼的人,没什么家世背景。
其次,他们遭遇的困境,都很具象化且接地气的。
无论是古董骗局还是传统媒体困境,都能在新闻里找到原型,这些情节让故事变得更加真实可信,观众看起来也有代入感。
最后的最后,扒叔想说,这部剧决定拍中年焦虑,是件很勇敢的事。
因为现在世俗鼓吹的焦虑,基本都局限在年轻人群体。
但年轻人的危机,是当代社会中最残酷的部分吗?
并不。
最残酷的焦虑,其实是这些 40+ 的中年失意群体。
摇摆不定的事业、貌合神离的家庭以及承上启下的养老育儿问题,都是压在他们心头上的沉重大山。
而这部剧,正好拍出了这几座大山的真实样子。
但编剧并没有停在提出问题的阶段。
看看张卫国和林宏年做出的改变,他们用行动书写了什么叫 " 大不了从头再来 "。
其实,扒叔想过,为啥该剧要在这个档期播出。
仔细品品,它的主题跟当下形成了某种映照。
这种老百姓自强不息的气魄和胸怀,是在当下需要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