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
防护措施越多,越能够提升电动车的安全等级。不过由于底层原理,电池包起火的隐患没有根治,其实也不能根治。
即便是传统燃油车,也无法做到绝对的零隐患,只不过,长期形成的强制性标准,会保证驾乘人员在绝大多数场景下的安全。在宋健看来,新能源汽车是一个还很新的行业,所以问题在于,我们要以怎样的安全标准为底线?
这不是一个想当然的问题。
提高安全性的另一面,可能是性能的妥协。宋健表示,简单地说,比如在正极、负极之间的膜,我们可以做得厚一些,那当然就安全一些。但是,电池的储能总量就下降一点,于此同时,电池的内阻也会加大,导致性能的下降。
然而当前,电动车整体倾向是提升性能,还要对标高端的燃油车。这会使得,车企倾向于尽可能把膜做薄。做薄了,安全性也下来了。
除了性能的矛盾,还有商业的考量。在强制性的标准相对缺乏的情况下,对于增加成本的支出,很难靠企业的自我作为。
宋健坦诚地说:" 任何厂商都是一样的。如果消费者很喜欢,厂商不缺销量,那厂商为什么要花大力气去整治一个不太容易解决的问题呢?"
当然,任何厂商都会为安全问题考虑,尽力地为消费者负责。
只不过,需要强调的是,消费者在选择购买时,也应当清楚地了解风险,做出理性选择,而非一味跟风。
林志颖也是一名风潮中的弄潮儿。此前,他曾经多次公开点赞特斯拉," 电车也可以很热血 "" 很多人说开了电动车就回不去了,尤其是习惯了 AP 自动驾驶之后,结果这是真的,又重新点燃开车的乐趣。"
林志颖曾多次公开点赞特斯拉
在赛车领域,林志颖是一名职业玩家,热爱是没有错的。不过,作为普通消费者,我们在作出选择时,也应该对相关风险有清楚的认识,对产品的各类标准有自己的要求。
这不仅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行业有益的一种良性消费环境。
理性的消费市场,能够倒逼厂商去提高自我作为的标准。
宋健举例说,比如汽车在面向市场前的安全测试,有正面碰撞测试、侧面碰撞测试、1/4 碰撞测试、撞柱实验等等。那么,能不能根据新能源汽车的特性,增加底部碰撞测试、金属穿刺测试等环节?
宋健说,又比如,碰撞测试要求在假人身上分布很多的传感器,去测量假人各部位震动的情况。要不要在电池包上也做类似的处理和测试呢?
" 按道理是应该做的 ",他自问自答道。
(文中配图部分来源于视觉中国,部分来源于网络)
编辑 | 莫奈
排版 | 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