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像《捉妖记》一样,用真人搭配一个萌动物来讲故事的方式,在此之前能被记住的大概也只有周星驰的《长江 7 号》,而这部影片是否符合传统意义上合家欢的定义也有待商榷。
真人和动画电影的合家欢始终没有在国内形成一股真正强大的势头,对于这一点很多从业者都深有感触。" 问题是现在看的人还是太少了。" 追光动画 CEO 王微曾在采访中说道。彼时追光做的《阿唐奇遇》票房失利,媒体在报道中认为王微执着于 " 家庭向 " 电影的定位,希望把作品呈现给孩子和父母,让每个年龄段的人从中读出不同的东西来。
而在一片观众仍然认为合家欢就是低幼向动画的土壤里,这样的美好愿景实现的难度是在太大。所以在《小门神》和《阿唐奇遇》票房失利之后,追光动画将 " 合家欢 " 的定位转型到 " 年轻向 ",于是有了《白蛇:缘起》。
美如画的白蛇和青蛇
从创立之初对标皮克斯,以 " 合家欢 " 为创作导向到不得不转型,追光的变化也说明着合家欢在国内的艰难程度。如王微所言," 如果说观众还只是这样的一个反应的话,那我觉得将来家庭向的电影估计没人再做了。"
合家欢只是营销噱头?
到底是没有观众还是缺少创作者?这也是一个典型的 " 鸡生蛋还是蛋生鸡 " 的问题。
" 合家欢主要是针对 family。" 已故电影人张昭曾在公开采访中表示,在 "family" 当中还有分众不同的人群,这就要求了合家欢电影要悦己、敬老、亲子。但事实上,目前国产电影能同时满足这三点的寥寥无几。
一部类型片可能是适合成年人陪伴家人一同观影的,但如果把低幼的孩子纳入受众范畴,可供观众选择的并不多。" 观众还没有被大批量的合家欢影片培养起全家观影的认知。" 有从业者对毒眸表示,这类影片内容供给长年不足且优质爆款匮乏的情况下,很多观众根本不相信国产电影的 " 合家欢 "。
即使现在有主打合家欢的《外太空的莫扎特》出现,但在观众口碑层面," 对小学生来说有点幼稚,对成年人真是弱智 "" 不建议 10 岁以上观看 " 的豆瓣高赞评论,都难以证明影片符合其 " 合家欢 " 的定位。而一旦抱着 " 合家欢 " 期待的观众反复地感到被欺骗之后," 合家欢 " 或许只能存在于电影宣传营销层面。
试图传达亲情的《外太空的莫扎特》
在《我和我的祖国》爆火之后," 我和我的 " 系列另外两部影片的媒体宣传稿件中," 适合全家一起观影 "" 合家欢 " 的字眼经常出现,但细究影片内容,儿童很难理解并且感兴趣,此时的 " 合家欢 " 便成了成年人的 " 合家欢 ";即使是最容易合家欢乐的喜剧电影,也常常在剧情上给儿童设置了高的门槛。
有报道曾指出,一旦拿着 " 合家欢 " 的尺子衡量,那真实的残酷、成人化的笑料都不在 " 老少咸宜、妇孺皆喜、雅俗共赏 " 的圆周内。因此久而久之,观众很难相信一部主打 " 合家欢 " 的电影是真正能适合全家人一同观看的——观众的不信任倒推到内容生产层面,想做合家欢的创作者或许在很长一段时间,只能在动画电影的领域里活跃。
即使是在中国人最追求团圆、阖家欢乐," 合家欢 " 电影最有机会的春节档,能真的满足老中青幼群体的观影需求的也是少之又少。今年春节档只有《熊出没 · 重返地球》《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筐出未来》和《小虎墩大英雄》三部国产动画电影是符合成年人带领小朋友观影的期待的,而档期票房冠军依然是历史战争片《长津湖之水门桥》;以往能在春节档狂揽票房的,也大多是 " 唐探 "、《流浪地球》这类影片,儿童很难成为这些影片的受众。
(其实《筐出未来》口碑很好)
可以发现," 合家欢 " 几乎严格地将真人电影和动画电影区分开了。在好莱坞动画电影中," 合家欢 " 的概念之所以可以 " 大杀四方 ",很大程度上源于分级制度之下,要求了合家欢乐观影就必须在影片内容层面既能满足儿童的幻想,又能让让成年人感到轻松有趣。也正是由于这一点,好莱坞动画不断推出续集,持续地培养着一家人共同观影、促进情感交流的观影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