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一周年那天,黄文秀的汽车仪表盘的里程数正好增加了两万五千公里,她发了一个朋友圈:我心中的长征,驻村一周年愉快。
然而,这个长征,刚开始就结束了。
2019 年 5 月,黄文秀跟同事聊起自己的父亲生病。
那段时间,她在百坭村、百色医院、田阳三地奔走,一个人默默扛着家里所有压力,也没有错过任何脱贫工作。
2019 年 6 月中旬,暴雨持续不断,冲毁了部分灌溉渠。
那是一个周五。
黄文秀带领干部们勘查后,确定被冲毁水渠的损毁情况以及维修所需费用,商定在下周一扶贫工作会议上向领导详细汇报,尽早帮村民解决灌溉渠修复问题。
周末,黄文秀回家看望了父亲。
可暴雨连续几天肆虐村庄,黄文秀担心村里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又连夜赶回百坭村。
晚上 11 点,暴雨越下越大,山洪爆发了,通往乐业县的山路被淹没。
黄文秀在车里进退两难,在她拍摄的视频中,前方的路面已深陷积水之中。
△ 图源:《故事里的中国》
同事劝她回去,她却选择了继续往前走,因为村民们还在等着她。
悲剧就此发生。
在她失联前的最后一刻,她在工作群里乐观地开玩笑:
" 希望还能吸取教训进而改正的机会。"
△ 图源:《故事里的中国》
在《故事里的中国》节目上,主持人撒贝宁哽咽着说:" 我不敢看这句话。从最后的那个表情里,我能够感受到,她是有点恐惧和绝望的。"
6 月 18 日,搜救人员在下游河道发现几具遗体,经指纹比对,黄文秀被确认不幸牺牲。
更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在黄文秀牺牲后,当地干部到她家里慰问时才发现,黄文秀家三年前才刚刚脱贫。
她的父亲身患癌症,做过两次大手术;母亲下肢残疾,还患有先天性心脏病 ……
黄文秀从未对任何人说起。
当然,黄文秀的故事并未彻底画上句号。
2021 年,黄文秀被授予 " 七一勋章 ",她的哥哥黄茂益替她领取。
如今再回望百泥村: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返乡,投身到乡村建设中;文秀生前念念不忘的乡村幼儿园,也已经建成开学。
△ 图源:光明网
110 多名孩子走进文秀幼儿园,未来的希望正在茁壮成长。
再回望通向大山的那条路。
路上多了不少逆行的人:
朱有勇,中国工程院院士,先后 14 次带队到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云山村实地调研,这是中国最边远的院士工作站,朱有勇院士将冬季马铃薯种植技术教给当地农民,并尝试直播带货。
△ 图源:《摆脱贫困》
管延萍医生,从 2017 年开始就作为珠海市首批驻点帮扶医生来到怒江。
管延萍医生负责帮扶的丙中洛镇的村民很少主动来卫生院看病,管延萍医生便背着几十斤重的设备,沿着悬崖峭壁间的小道,徒步进山。
△ 图源:《摆脱贫困》
半年帮扶期满后,她接到通知可以回家了。
但她选择继续留在丙中洛,并一次又一次地申请延期,在这里工作了整整三年。
Sir 以前写过的女高校长张桂梅,在丽江华坪建起免费女子中学,帮助大山里因为观念或贫穷而读不起书的女孩子们走出大山。
张桂梅校长自己身患多种重疾却不在意,每天风雨无阻,从早上五点到晚上熄灯,陪着学生晨练、读书,送走了一批又一批 " 大山的女儿 "。
△ 图源:中央广电总台央视新闻
……
他们从大山里走出来,为什么都选择回到大山?
Sir 觉得,这些人,这些事,固然是伟大的。
然而,无需为这些选择赋予太多意义。
毕竟他们并不是为了光荣的勋章,事后的嘉奖,或者屏幕外的感激涕零,而选择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