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雅瑟在接受 VogueFilm 采访时提到,拍摄的那几个月里," 我的精神每天都处在崩溃的边缘 "。/《智齿》
《演员请就位》中,刘雅瑟表演完后,导演李少红说:" 演员就是要全身心投入到一个角色里无法自拔的,陷入这个状态后,他们很容易失控,生活、人生也会失控。有时候,我觉得表演是一个残忍的职业。"
刘雅瑟回了一大段话,其中一句是:" 演员在进入角色时,是不会想自己是个演员的。"
依旧是 " 本能地演 ",但当她跳出自己的身份、沉浸在别人的处境和情绪里时," 本能 " 发生了些微质变。
不属于流量
刘雅瑟不属于流量。
她拿金像奖后,网上出现了一个帖子:" 刘雅瑟演过《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你们知道吗?" 评论区里全是 " 啊?"
有网友将朱小北和王桃的影视截图拼在一起,说:" 这么看,还真的是同一个人。"
回看她参演的作品,《青丘狐传说》《匆匆那年》《荒野咖啡馆》《等风来》等等,观众多少有些印象,也能想起没点正经的男狐狸精、短发利落的大学生李热血、一头非主流黄毛的七七,但对刘雅瑟本人的记忆,往往是模糊的。
角色比人红,却是刘雅瑟现阶段想要的。她甚少 " 营业 "、没有人设,因为担心被记住脸后,自己所演的角色,都会被贴上 " 刘雅瑟 " 的标签。
刘雅瑟在电影《匆匆那年》里饰演七七。/《匆匆那年》
跟演戏一样,她对生活的态度也全凭本能——随性地活着。
她经常分享买菜的动态。时间基本在傍晚,掏出一个被反复利用又被折得整整齐齐的纸袋、戴个口罩,她就出门买菜了。至于头发,不开工时可以不洗。
有时她连纸袋都不拿,抓一个塑料袋塞进裤兜,也能买菜。有天夕阳很美,她往塑料袋里灌了一把空气,扎起口子。胀鼓鼓的塑料袋被太阳余光穿透,像一个黄澄澄的发光球体——刘雅瑟特意给它录了一段短视频。
她还有另一种塑料袋玩法,就是将它背在身后,然后狂奔,让它像降落伞一样张开。
刘雅瑟的微博里,生活中的零碎片段占了大半,而且是随手一拍,也没有好好修图——不然,有些照片不会模糊到出现重影。
或许,正是这种没有包袱的状态,让她更容易忘记演员身份,去成为影视剧里的其他人。
" 刘雅瑟活得不像一个明星。"/ 刘雅瑟的微博
所谓树大招风,但刘雅瑟以新人姿态 " 击败 " 吴君如、巩俐等殿堂级演员后,网上却看不到有关于她的 " 风言风语 "。为什么?因为她 " 演 " 得够高调,却活得好低调。
其实观众很清楚,奖项已是对演员演技、对其作品质量的认证,至于演员自带的流量、国民度、人气等等,并不那么重要。观众真正想看的是好作品,而非某一位漂亮明星的 " 独舞台 "。甚至,演员的戏外形象过于深入人心,会导致演什么角色都有违和感,打破了影视作品整体氛围,也成了后者的一道枷锁。
不被流量包装的刘雅瑟,更像是为作品与角色而生的。
金像奖颁奖之后,霍汶希、刘德华、刘青云等前辈纷纷给她送上祝福,祝贺这一位没有亮眼人设、全凭勇字当头的女孩,冲了出来。
观众在诧异之余也感到欣慰——我们,以及整个电影行业,都需要 " 普普通通的刘雅瑟们 "。
参考资料
[ 1 ] 一次意外之旅,成为金像奖影后 |VogueFilm
[ 2 ] 香港电影金像奖 " 影后 " 刘雅瑟:为有源头活水来 | 中国新闻网
[ 3 ] 金像奖影后刘雅瑟:我在王桃身上看到了自己 |OK! 精彩
[ 4 ] " 影后 " 刘雅瑟的跌宕青春:15 岁成人气王,一年后却为一百块犯难 | 传媒樱桃派
[ 5 ] 刘雅瑟:电影给了我一束光 | 齐鲁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