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观众不会要求杨超越高数满分、何炅长到 180 厘米一样。能在娱乐圈职场无往而不胜,最最重要的要素,还是得有别人无法替代的稀缺性。
这次,刘恋参加节目时就说过,电视会把人拉胖,她见到姐姐们真人的感受是," 天啊,怎么可以这么瘦、这么美 ",自己控制饮食和健身到极致,还是无法消除女明星和普通人之间的差距。
你看,把北大女生放在白瘦幼的女团或美女演员里,很难有自己的优势。
过往,很多精英女性在女团和演员赛道努力耕耘,却没啥名气,就能证明这点。
不过,刘恋可能不必像她们一样。
毕竟她既不像一些人为了艺术一条路走到黑却无法养活自己,也不像另一些人持续追梦但老去后臣服于世俗。13 年来,刘恋边工作边玩乐队,工作做到了高管,音乐事业也在持续爬坡。
坚持即便再出名,也得有个正职、养活自己的这个行为,亦增加了成名的稳定性与可能性。
并且,刘恋在工作中积累的乙方经验,也让她减少了身为艺术创作者的清高,多了很多商业性与大众性,比如,她有意在歌词里出现重复主题的中心句,观众记忆点变多,红的机率也增加了。
刘恋还时刻调整视角,让自己作为自己的观众,检查作品有没有落伍。又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优势在于文字表达能力、逻辑能力等 " 智 " 上。于是,她的口才与搞笑梗,在综艺《浪姐 3》上发光。
而且,艺人和观众有时候,属于 " 推拉 " 的关系,当一个人特别想红的时候,观众缘反而没有那么好。大众心理,往往怜爱 " 美而不自知 "" 可以红却不想红 " 或者 " 陪朋友面试自己却当上主角 " 的人。
换句话来说,这也是一种凡尔赛的稀缺性。
就像去年某男团节目里,利路修很想躺平离开,网友却给他投票,逼他在节目好好上班一样。
《浪姐 3》里的刘恋,始终说,红了,也不在娱乐圈待着,主业还是广告公司。那才有安全感。
▲二公舞台,《梦中人》
▲三公舞台,《佳人》
观众的心态看似矛盾,但刘恋应该早就明白,毕竟她曾经和杜凯说过,广告业不也这样吗?为了市场,得迎合消费者,所以往往用名利双收的人拍 " 孤注一掷 " 的短片。
" 拜托,大家都说喜欢小众文化,实际上市场买的都是看似小众、其实大众的文化。"
所以,娱乐圈、广告圈、金融圈,哪个职场都一样。理论上,一个聪明又稀缺的人,进入任何圈层都会比其他人攀爬容易得多。
但在决心搞钱之前,又有多少人能确定自己的稀缺性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