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得罗大佑也黑脸:在我面前不要提崔健!
外人写的报道,更一篇接一篇。
Diss 周杰伦,diss 港台流行乐,
看不惯流行包装,用 " 真唱运动 " 向一切假唱宣战。连流行乐最常用的 " 真唱,但是用伴奏带 " 都包括进去。
火力猛烈,连老朋友那英都一起 diss:假唱!
气得那英和他吵:他从来看不起我们流行音乐!
崔健的 diss 宇宙,最气人的一次,得罪了整个港乐圈。
进入砸钱拼舞美拼阵容的综艺时代,许志安站在台上唱,他坐在台下当评委。
一首歌唱完,崔健不高兴了:听不懂,不了解。只想问为什么 21 世纪,还要让年轻人听一首粤语老歌,为什么没有更年轻的香港人来登台表现他们自己的声音?
" 像一把刀子 " 的问题没毛病,只是苦了 " 被无差别 diss" 的香港歌手许志安,强颜欢笑:我每个年龄唱这首歌,都能唱出不同的感觉!
港圈乐迷气疯了:听不懂粤语你怪谁?我粤语歌没有惹你们任何人!
4
想问问崔健,为什么老是生气?
就像他气去音乐节现场的只有年轻人,为什么上了年纪的人、曾经那些歌迷,现在都不去了?
可他好像忘了,在他辉煌的那些年,也特别自豪地说过:一到音乐现场,到处都是年轻人,年轻人理解我的音乐。
崔健,像停在愤怒、激情 80 年代的愤青,年轻人已经听不懂他对时代的怒吼,老歌迷也没法跟上他向说唱狂奔去的热情。
再提起他,知道的人会说,敬佩他的愤怒,不理解的是他太愤怒。
但知道不等于认识,也不是了解。
好基友,每部电影都要找他配乐的姜文,就讲了和报道不同的崔健:出奇的坚硬,也出奇的温柔。
" 祝无双 " 倪虹洁演他的电影,以为他会特狠。结果一处," 诶,特和蔼一老头儿 "。
再问问崔健为什么老是生气,就听到了和他报道形象完全不同的,温和、设想长远的回答。
Diss 流行音乐,diss 周杰伦,是反对流行背后千篇一律的包装。
杀掉年轻人的性格、杀掉年轻人的创造力,只要他漂亮的身体往舞台上一站,做出讨好市场的献媚样子,流行就产生了。
如果杀人犯法,那杀死民族的创造力是不是也等于杀人放火?
他说现在的华语流行,学日韩学欧美,就是没有反思现实的内心需求。
像摇滚的力量,来自挣破枷锁的对抗。但混进流行圈里的假摇滚,感觉不到枷锁,感觉到了也躲开,又怎么会有力量?
还有一种,像他的粉丝大张伟。也会一边膜拜崔健,一边呼吁:人生辽阔朋友们,为什么要听那些有的没的情歌,那是对你人生的浪费!
但转头,就讨好市场,写出一首、两首、三首 …… 走红情歌。
再唱着崔健写的 " 我的理想在那儿,我的身体在这儿 ",抱着吉他叹气:我不知道我在做什么。
5
摇滚 God Father ,要愤怒。
愤怒地反思生命,愤怒地挣破枷锁,愤怒地吼出力量。
但也说,理性必须是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