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内容,动辄上升"某某主义",专业词汇咔咔一顿往上整。
比论文标题还学术的tittle,让人不明觉厉,望而却步。
可通篇看下来。
却只讲立意,不聊剧情。
问Ta具体哪里好,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作为观众,面对这么高级的作品,不看看似乎说不过去。
所以,此类骗术的狠辣之处在于——
忽略基础的叙事效果不谈,一味拔高作品立意,从智商层面绑架观众。
来几个例子。
《祝卿好》。
它评瞄准的,是「成年人的爱情」。
的确,国产剧感情戏幼稚,是个被观众诟病了很久的问题。
所以,在剧评中,我们能看到这样的表述——
"成年人的浪漫爱情,古偶中难得一见的健康爱情观"。
"见色起意"的女主、有"欲的色彩"、"激情浪漫恋爱"。
几个关键词就把人的好奇心勾了起来。
看样子,终于有国产剧逃离"霸道总裁爱上我"的老旧套路,谈势均力敌的恋爱了?
别高兴得太早。
成年人的爱情,总得有相互挑逗。
看剧里女主怎么挑逗男人——
尴尬。
生硬。
自恋。
救命,这跟 "女人,你成功地吸引了我的注意力" 有啥区别!
不过就是,把原来油腻男霸总强撩妹子那一套动作,原封不动地安在女主身上。
性别换了,油腻猥琐的本质没变。
硬生生把挑逗暧昧演成了性骚扰。
合着成年人的爱情法则是刑法呗。
就是这样一个空有黑莲花性格,却无黑莲花的演技和人设的女主角。
在一些安利贴里,被称为——
阁楼上的疯女人。
这位朋友你是真敢蹭啊!
看过《简爱》的朋友都知道。
被罗切斯特锁进阁楼里的疯女人,其实是一个父权与种族的双重受害者。
跟剧里的这个油腻猥亵女,可以说是一毛钱的关系都没有。
说到这种碰瓷文学经典的虚假安例。
前段时间引起广泛争议的《梦华录》也是典型。
争议的爆发点,就是编剧转发了一篇名为《借古典意象演绎新价值观》的剧评。
文中将《梦华录》的剧本,树立成了脚踩关汉卿,拳打莎士比亚的文坛巨作。
飘之前夸过,这部剧男女主的性张力,的确是近些年来难得一见。
可真要上升到立意来说的话。
剧中所谓的女性独立。
不过是把古人的思想结晶拉出来,套上现代的价值观,反刍了一遍。
远远比不上原作超越时代的开拓和进步意义。
更不要说后来还讲崩了。
是反抗了,可在一个充斥着虚假泡泡的语境里,观众只能得出——你们过得挺好比现代社会996的打工人还自由没看出有什么不幸啊,为什么要苦大仇深地反抗呢?
这也就是站在高地好蹭光式安利。
碰瓷经典文学、或已成名的影视作品中的人物碰瓷,让原本单薄得没一点嚼头的角色,丰富立体起来——
比如什么#应渊和沈眉庄的共同点#。
用一段没什么逻辑的关联,碰瓷我世界上最好的眉姐姐。
飘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