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她就没有压力吗?
有。
甚至远远大于别人。
但正因为袁泉把众多复杂的情绪,压力,痛苦都用极度克制的方式表达出来,人物才更加可信。
这部片子里,与其说她出演了文婷医生,倒不如说她成为了文婷医生。
影片上映之后,很多人记住了袁泉那双眼睛。
深邃,坚毅。
所有蕴含的情绪都被胶片精准地捕捉放大,那是一种在临危受难时,作为医生热烈赤诚且悲天悯人的情感。
丝丝入扣,直击人心。
而这时,什么睫毛膏,眼线眼影,美艳滤镜,统统都成了最无用的累赘。
再昂贵的装饰,都比不上她把病人抢救过来后,满脸憔悴却流出幸福泪水的样子来得美丽。
从《中国医生》,平移到《中国机长》。
让人感到震撼的,同样是那双眼睛。
她饰演的乘务长毕男,以一己之力改变了大众对空姐的刻板印象——在飞机上端茶送水的服务员。
相反的。
片中的她们,是一群受过专业训练,且会不断定期更新专业技能知识,在危急时刻能保护乘客性命的专业人士。
当飞机已经开始颠簸的时候,即便她着装发型已经凌乱不堪。
但一双眼睛,依然强行保持镇定。
当有人因为恐惧开始闹事儿的时候,乘务长毕男用强大的信念,安抚了一整个飞机的人。
她声音不大,甚至带着颤抖和哭腔。
但气场,却足以震慑在场的所有人。
据说这场戏,当时第二天才拍好,因为第一天袁泉从机器中看自己眼神,明显能看得出慌乱。
所以正如刘伟强说得那样,这场戏并不是几句简单的对白而已。
而是整个人的身体语言,眼神,气场。
袁泉演得这么好,她真的有压场感。
厂长记得当时微博上,还有看热闹不嫌事大的网友发起了一个投票。
" 三部大片中,谁是你心中的影后?"
袁泉一个人,就拿下了 17 万票。
袁泉身上强大的气场,并不是一朝一夕就速成的。
而是岁月淬炼的结果。
11 岁就独自前往北京学习京剧,从中戏 96 级毕业两年就拿到了百花奖最佳女配角,30 岁就入选了 " 中国话剧百年名人堂 "。
袁泉的 " 封神 ",太早。
所以看惯了名利场的她,始终保持着低调的节奏,保持着对自己清醒的认知。
《我的前半生》爆红之后,赵宝刚导演对袁泉一顿猛夸,还说自己请了三四次都没能请动她。
袁泉,太难搞。
但尽管唐晶这一角色如此之经典,某些网友却还是把关注点放在了袁泉的脸上。
太瘦,显老,颧骨高,皱纹多。
但对此袁泉却回应道:契科夫的一些话剧,必须是要 40 岁以后的脸才能演。
一句话,狠狠打了这些人的脸。
《大上海》里,她的一个眼神,甚至让周润发都差点没接住戏。
再回想到她的大学同学刘烨说的话——
袁泉是我们班最厉害的,我和她直接不在一个层次上。
这逼格,不言而喻。
但袁泉,还是那双如当年一般清澈明亮的眼睛。
她说话总是娓娓道来,不疾不徐,生活中也完全是一个没有光鲜亮丽,没有灯光聚拢的普通人。